“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由来并不是古代四大美女,真正的由来竟然是它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典故,其中说到“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可是你知道么,事实上“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由来并不是古代四大美女,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一、 沉鱼
沉鱼代表的美人是四大美女之首,西施,名夷光,又称西子,天生丽质,禀赋绝伦。苎萝山的山脚与浣纱溪相邻,而在浣纱溪中有一块浣纱石,传说中西施经常在这块石头上浣纱,西施滩因而得名。
西施在河中浣纱时,溪水将西施的外貌倒映出来,溪水的倒影使她的相貌更具模糊美,浣纱溪中的鱼儿见了西施的样子,觉得她非常美丽,自己自行惭愧,就沉在水底不敢出来了。这就是沉鱼的故事,动物是不知道人的样貌美丑的,可如果连动物都承认了西施的美貌,那西施的美我们是无法想象的。
二、 落雁
落雁代表的美人是王昭君,名嫱,字昭君,因入宫多年未曾得皇上召见与宠幸,所以在匈奴呼韩邪单于与西汉皇帝请求和亲时,王昭君自请嫁于匈奴,落雁的故事发生在她从西汉出发到匈奴的途中。在宫中多年未得召幸,自然心绪难平,而此后又要远离国土,告别家乡,到一个野蛮之地,自是心中一片荒凉。
一路上,马儿吼叫大雁叫鸣,这一场景使她心绪难平,于是她就在坐骑上弹起了悲凉的曲子,南飞的大雁听到了这一美妙的歌曲,又看到了王昭君的容貌,被王昭君的容貌所吸引,一时之间忘记煽动翅膀,就从空中落了下来。王昭君在四大美女中排名第二,仅次于西施。
三、 闭月
闭月说的是貂蝉,貂蝉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也可以说她是一个女间谍,周旋于吕布与董卓之间,离间两人,报答王允。现在电视剧中所表演的貂蝉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女子,与吕布之间的爱情也算是轰轰烈烈,我们不知究竟事实如何,只是貂蝉的出现确实离间了董卓与吕布之间的关系。
貂蝉在后花园拜月时,一阵清风吹来,风将云彩吹走,盖住了月亮,而这一场景,被其义父王允所见,见人就宣扬,说貂蝉与月亮比美,月亮见其倾城倾国之色,自认比不过,就躲到了云彩的后面,从此就有了貂蝉闭月这一说法。
四、 羞花
杨玉环是四大美女之四,关于杨玉环我们对其人是比较熟悉的,因为近些年对于杨玉环与李隆基的爱情故事而改编的电视剧与电影有很多,对于她的美貌也不需多加赘述,那就一起来看一下羞花的故事。
杨玉环刚入宫时,因为见不到君王而整天愁眉苦脸,一次机缘巧合之下,杨玉环碰到了含羞草,含羞草我们都知道,人触碰到之后会自动蜷缩,路过的宫女将其说为因为花看到了杨玉环的美貌而自残形愧,羞到低下了头,唐玄宗听到了之后就召幸了她。从此也就有了羞花的传说。
实际上,“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不过是三流小说家戏剧家的套话。而指代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更是无稽之谈,是个误传了千年的谎言罢了。
而最早用这八个字形容美人的是:庄子、曹植、李白这三个人。具体地说:
“沉鱼落雁”典故的其实是庄子创造的。庄子在《庄子·齐物论》中的原文是:“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什么意思?毛嫱和骊姬是春秋前期的著名美女。毛嫱其人,史书上并无专门记载,只知她是春秋一代霸主越王勾践的爱姬,大致与西施年龄相当。骊姬,是晋献公宠爱的美人。她们二人都是人们公认的美女,可是鱼儿见了她们却深深地潜入了水底,鸟儿见了她们却高高地飞向天空,麋鹿见了她们却撤开四蹄飞快地逃离了。人、鱼、鸟、鹿这四者究竟谁才懂得天下真正的美色呢?
从这里可以看出庄子本意可能是:美丑的标准是主观的,并没有统一的固定的标准。在借用这些譬喻以证明他的“不可知”的认识论。本意上和美女没有任何关系。
但庄子既然把毛嫱放到骊姬前边,说明毛嫱比骊姬早,是真正的古美女。所以,庄子创造的“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也就是后来的“沉鱼落雁”是形容美女毛嫱和骊姬。不是用来形容西施,更不可能形容比西施都晚几百年的王昭君。
毛嫱和西施本来是同时代的,但西施的名气更大,加上唐代宋之问歌咏西施的《浣纱篇》:“鸟惊入松萝,鱼畏沉荷花。”所以“沉鱼”成了西施的代名词。
“闭月”典故是曹植创造的,本来形容的是洛神。曹植《洛神赋》写美丽的洛神出现说像光彩四射的明珠,周围一切黯然失色:“髣髴兮如轻云之蔽月。”洛神出来,月亮的光辉被遮住了。
貂蝉则是元明时期代《三国演义》“虚构的人物”,此前的历史长河中并没有她的身影。那时“闭月”典故早就有了,比貂蝉早一千年。怎么可能是形容貂蝉的呢?
至于“羞花”是大诗人李白创造的。李白诗《西施》:“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什么意思?西施是越国溪边的一个女子,出身自苎萝山。她的魅力过去今天都在流传,荷花见了她也会害羞。
意思很明确了,羞花其实就是指代西施。而李白写杨贵妃,也不过只是“名花倾国两相欢”。牡丹和杨贵妃一样,但还没有达到羞花的程度。所以说看来李白认为西施比杨贵妃更美一些。
后来《五代史》用“花见羞”称呼一位美女,从此,小说、戏剧出现无数的花见羞和百花羞。
最早把“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联到一起用,是元代南戏《宦门子弟错立身》:“可叹你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从此变成“沉鱼落雁”。“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从此连起来成了古代文人的口头禅。
那么对此你有何不同的见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