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之战,为什么45万秦兵攻不破30万赵兵?
秦国一统六国,终结了春秋战国时代,可以说实在是历史上一大奇迹,其中秦国也曾吃过败仗,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邯郸之战中,为什么45万秦兵攻不破30万赵兵?
根据《战国策》、《史记》等史料的记载,公元前259年,秦昭襄王命令王陵率军二十万兵伐赵,直攻赵都邯郸。因为久攻不下,此后秦昭襄王不断调集兵力前往邯郸,促使秦国在邯郸之战的兵力超过了30万人。另一方面,在赵括兵败被杀后,大将廉颇继续受到赵国君主的重用。在邯郸之战中,赵国大将廉颇率赵军十万顽强抵抗,赵相平原君赵胜亦散家财于士卒,鼓励士兵和百姓一起抵抗强大的秦军。在赵国将士众志成城的背景下,王陵率领的秦军战至第二年,仍不能取胜。
值得注意的是,在邯郸之中进入到中期后,秦昭襄王命白起接替王陵为帅,白起称病推辞。对于白起这位名将,因为在邯郸之战中不愿意带兵前往攻打赵国,最终被秦昭襄王赐死。在此基础上,秦昭襄王改令王龁接替王陵为主将继续围攻邯郸。不过,秦军在死伤过半的背景下,还是没有攻下邯郸。为此,秦国大臣范睢于是举荐郑安平为将,率军五万携带大量粮草支援王龁,加强对赵的进攻。就赵国来说,长期的围困导致自己也是损失惨重,所以就向魏国和楚国求救。在邯郸之战时,齐国对其他五国袖手旁观,燕国和韩国又实力较弱,能够在当时支援赵国的,只有魏国和楚国了。
在唇亡齿寒的道理下,公元前257年12月,魏、楚两国军队先后进抵邯郸城郊,进击秦军。在魏国和楚国的大军到来之际,赵国在邯郸城内的守军也主动出击,以此实现对秦军的夹攻。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三国大军的里外夹攻下,本来就已经失去锐气的秦军迎来一场惨败。在邯郸之中的尾声,秦国大将王龁率残部逃回汾城(今山西省侯马市北),至于前来增援的秦将郑安平,因为所部2万余人被联军团团包围,只好降赵,邯郸之围遂解。加上前两年长期攻城带来的伤亡,秦军在邯郸之中总共付出了30万大军伤亡的代价。
邯郸之战的失败,使得秦国对山东六国的咄咄攻势变弱了,甚至有三四年的时间秦国未对六国发动战争(前253年—前250年),从后来的历史来看,这场战争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秦灭六国的步伐。
除此之外,这场战争也引发了几个典故。
第一个成语典故:毛遂自荐
平原君赵胜先派人给魏国的信陵君送信,告诉他想办法动员魏国出兵,由于赵胜的老婆是信陵君的亲姐姐,所以他的话信陵君还是要听的。信发出后,赵胜就把主要精力放在去楚国搬兵的事情上。临走之前,他要在门客中挑选二十位能说会道又能办事的人同行,挑了半天还差一人。
这时,有个毛遂的门客自荐报名,终于凑齐了二十人,队伍就出发了。由于毛遂自己推荐自己,所以后人把这件事总结为毛遂自荐,成了一句人才自我评价的成语。
第二个成语典故:脱颖而出
赵胜对其它十九个门客都比较熟悉,在路上边走边分工,看看见到楚王后要做些什么。轮到毛遂时,赵胜问他来了多久,都会些什么?毛遂不好意思地说,都来三年了。赵胜不无嘲笑地说:我听说有些能耐的人就象麻袋里的锥子,肯定会破洞而出的,而先生到我门下都三年了,我怎么还不认识你呢?什么时候才能看出你的才能呢?
毛遂马上回答说:那是因为君侯你始终没把我这根锥子放进袋子里,我想冒尖也没有机会啊。于是,平原君半信半疑地带着二十个门客来到楚国。
由于毛遂在这次搬兵事件中立下头功,这件事被后人总结成脱颖而出典故,形容一个人的才能在同类型圈子里独树一帜。平原君也没想到,去楚国搬救兵,如果没有毛遂这个人,还真不知道能不能说动楚王出兵。
第三个成语典故:一言九鼎
平原君一行到了楚国,楚考烈王并不待见,任凭赵胜嘴皮子说干,他就是不答应出兵。随行的十九个门客坐在堂下,见大半天的也没个结果,都把希望寄托在毛遂身上,意思很明确,你不是主动要求脱颖而出吗?现在正好有机会,你就上去帮君侯解围吧。
毛遂也知道这帮人看不起他,也不多话,腰佩宝剑就径直来到平原君身边,并询问谈得怎么样了?楚王见突然来了个陌生人,还腰带宝剑,就质问这是谁家的门客。平原君马上告诉他姓甚名谁,一番解释。
楚王本来就不想出兵,见毛遂连个招呼都不打就冲到前台,他大声喝斥让毛遂退下去。没想到毛遂一步上前,手握宝剑对他说:大王敢这么对我说话,是因为你仗着人多势众,现在你的生命就在我手上,我家主人都对我有礼有节的,你做为一国君王,怎么可以这样不懂礼数呢?紧接着,毛遂又以唇亡齿寒和白起逼楚王迁都的事,数说楚国这次出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见毛遂说得头头是道,楚王连个反驳的理由都没有,又见他手握宝剑站在旁边,不答应怕是过不了关,只好点头同意,派春申君黄歇率领楚兵北上援赵。
平原君一行回到赵国以后,对毛遂的行为大加赞赏,并不无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把毛遂的功劳比作一言九鼎,可见平原君对毛遂评价之高。
第四个成语典故:窃符救赵
平原君回到邯郸以后,原以为魏楚两国答应得好好的,援兵指日可待。没想到中间魏国出了妖娥子,大军走到一半不走了。原来,秦国听说魏赵都派大军帮助赵国,秦昭襄王亲自给魏王写信,如果魏军继续前进,秦国就对魏国不客气了。
因为魏国饱受秦国欺负,魏王害怕了,命令魏军就地待命,实际上他也是想看看情况再说。魏国一停滞不前瞻,楚军也原地扎下了营寨。魏楚两国不着急,平原君可等不起,又差人对小舅子信陵君说,魏王胆小不救,你总不能见死不救吧?你姐姐可还在邯郸城里啊。
信陵君心想,救援吧手里没兵权,不救吧,亲情关系在那,以后还有脸相见吗?于是,他硬着头皮带领自己的三千门客前来援助。可是在半路上他遇到了昔日的门客侯赢,侯赢出主意说,前线打仗,就这三千门客只能杯水车薪,虽然信陵君手无兵权,但可想办法拿到兵符,这样就可名正言顺帮助赵国了。
信陵君想想有理,就琢磨着如何拿到兵符。古时出兵一般都用兵符为号令。这次魏王出兵,也是提防着平原君,他把兵符分为两半,一半在前线主将晋鄙手上,一半在魏王自己手里。魏王有啥命令,就命人带着一半兵符到前线传达旨意,两半兵符相合才能接收命令。按照这个规矩,信陵君必须先拿到魏王的那一半兵符才行。
当信陵君苦思不得其解时,侯赢又出主意说:君侯不是有恩于如姬吗?当初她父亲被人所害,是你帮她斩杀了仇人,现在她是魏王的宠幸,她一定能帮你拿到兵符。果不其然,如姬从魏王枕头底下拿到兵符后,信陵君迅速与魏军主将晋鄙对符,晋鄙刚要心生惑,准备回魏国对质,被门客朱亥打死了。
当信陵君带领魏军浩浩荡荡开进邯郸的时候,原本在半路观望的楚军也迅速赶了过来,于是赵魏楚三家合兵一处,打得秦军大败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