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战国名将廉颇:“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背后有什么故事?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将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战国名将廉颇,“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背后有什么故事?

我们在历史上了解的廉颇不是特别多,最为出名的就当属“负荆请罪”了。这里还不得不说另外一个人蔺相如,他们两个虽然同为赵国的上卿,但是蔺相如官职要比廉颇高一点,是因为古代有左右高低之分。负荆请罪的典故也由此而来,廉颇就是很不服气出身比他低的人的官职能爬到自己的头上,所以就想办法弄蔺相如的难看,蔺相如可是一个有大智慧,大勇气的人,怎么会害怕廉颇呢,正是因为蔺相如考虑周全、顾全大局,才一而再再而三的躲避廉颇。致使后来廉颇被别人提醒幡然醒悟,然后发生了一出负荆请罪的故事。也使得那时候的赵国不敢被秦国大规模攻伐。

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廉颇的真实年龄,书上总是说廉颇是老将,白发苍苍的,但是据史料记载,廉颇负荆请罪的时候是一个年轻的壮小伙。这也能够说得通啦,年轻人脾气大,不懂得收敛,锋芒毕露。但是偏偏碰见了一个大智慧的人把他给降服啦!都负荆请罪啦,也足以说明当时廉颇是心服口服,蔺相如也并没有因为他的年轻而轻视怠慢他,而是以礼相加,这就促成了后来的赵国两虎相安无事的传奇。

公元前283年,廉颇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夺取了阳晋,封为上卿。勇猛果敢,屡立战功,闻名于诸侯。长平之战前期,采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军进攻。后为赵括所取代,致使长平之战惨败。九年后,击退燕国入侵,斩杀燕军主帅栗腹,进军包围燕都三月,令对方割五城求和,拜为相国,封为信平君。此战赵军在廉颇的指挥下,利用燕军轻敌、疲劳,赵军则同仇敌忾,对来范之敌予以痛击,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公元前245年,廉颇带兵攻取魏地繁阳(今河南内黄县西北)。

同年,赵孝成王去世,其子赵悼襄王继位。

郭开是廉颇命中的克星。此人虽无文才少智谋,却擅长拍马溜须,更长着一副姣好面孔。他凭此美色受到有特殊癖好的太子赵偃的宠爱,被召为伴读,双宿双飞。郭开恃宠而骄,目中无人,傲视群臣,由此激怒了廉颇。廉颇便在一次宴会中,当着太子的面怒斥郭开,为群臣出了一口恶气。郭开在大庭广众面前受辱,恼羞成怒,恨得咬牙切齿,立誓报复。

当廉颇正在魏国攻城掠地,浴血奋战。郭开进谗言:“廉颇素来居功自傲,现今又屡立战功。群臣纷纷议论,担心廉颇会趁机谋反!依臣愚见,应罢其兵权,召回养老!这样,既能体现陛下体恤老臣之心,又可釜底抽薪使其无法造反。请陛下定夺!”

廉颇接到免职通知,果然怒不可遏,失去理智自相残杀,最后逃亡魏国。

在魏国,廉颇虽过着衣食无忧的客卿生活,却始终未能受到魏国的信任和任用。廉颇眼看岁月如梭髀肉复生,不禁悲从中来,思乡念国,尝试通过各种渠道向赵悼襄王发出愿意回国效命的信号。赵悼襄王也因赵国多次被秦军围困得焦头烂额,开始“思复得廉颇”。经过慎重考虑,他不顾郭开阻拦,派“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

于是,赵王派遣使者去带着一副名贵的盔甲和四匹快马到大梁去慰问廉颇,看廉颇还是否可用。廉颇的仇人郭开却唯恐廉颇再得势,暗中贿赂使者,让他说廉颇的坏话。

赵国使者见到廉颇以后,廉颇在他面前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还披甲上马,表示自己还可有用。但使者回来向赵王报告说:"廉将军虽然老了,但饭量还很好,可是和我坐在一起,不多时就拉了三次屎。"赵王认为廉颇老了,就没任用他,廉颇也就没再得到为国报效的机会。

廉颇客居魏国的消息传到楚国,楚王急忙派人暗中将廉颇迎入楚国,任命为楚将。廉颇在楚国期间,战绩乏善可陈,只能时时回忆当年金戈铁马的战斗生活,经常念叨:“我只想为赵国任用!”但赵国终究未能重新启用他,致使廉颇抑郁不乐,最终死在楚国的寿春(今安徽省寿县)。

廉颇死后不久,赵国便被秦国灭亡。

负荆请罪?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还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悲剧?

... ...

简单概括来说呢,廉颇一生功勋卓著,为赵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之后被赵王的宠臣郭开陷害,受到赵王冷落,不得已出走魏国,郁郁而终,他的故事充满了悲剧。每次大家叹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之时,除了对郭开这种小人口诛笔伐,对赵王自毁长城感到惋惜之外。大多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赵王为什么怀疑自己的功勋战将。仅仅是因为奸臣的谗言?事实怎么会这么简单。

一切的一切要从秦国的“嬴”姓说起。对,就是秦国秦始皇嬴政的“嬴”姓。

周天子打败商纣王之后分封诸王,商纣王的后代被分封在宋国。后来宋襄公称霸一时,他就是以前商王朝王族后裔。而商纣王有飞廉、恶来(后来三国的古之恶来,就是说典韦像这位恶来)这些个宠臣,他们也是一股势力,周天子不敢轻视,也给了他们一块封地。

这块封地在晋国附近的赵地,对,就是后来三家分家之后的赵国。那会儿周天子分给他们封地的时候,赵地还是相对独立的。而晋国在春秋时代是一个无比强大的国家,他身边的赵地自然不久之后就成为了自己的囊中之物。

故此,一部分嬴姓贵族自降身份,成为了晋国居民。后来随着三家分晋,嬴姓贵族遍布韩赵魏三国大地。而有一小部分嬴姓逃离了晋国,到了西北边陲打跑了游牧民族,成了后来秦国贵族的原型。

说到这,我们就不卖关子了,直奔主题。

我问大家,廉颇姓什么?姓廉吗?不对。

廉颇,姓嬴,廉是他的氏,颇是他的名。春秋时代,这种姓和氏分离的例子还有很多,最熟悉的,你应该还知道楚国大夫屈原

想不到吧,廉颇居然姓嬴。秦国王族的姓,而且他在魏国居然还有身居要职的亲戚。是不是想起了三国时代诸葛亮诸葛瑾两兄弟?

我们刚刚说过了,嬴姓后来主要分为两支。在晋国繁衍生息,后来遍布韩赵魏。另一支到了西北开辟家园,是秦国的祖辈。

野史记载,廉颇除了像正史记载一样在魏国有兄弟。在秦国居然也有熟人。当然,廉颇下野以后真的是去了魏国兄弟家避难。他跟秦国有关系这里暂时表示质疑。毕竟没有充足的史料证实。

你知道,封建时代的君王都是非常敏感的。你原来和敌对势力原来是一家子,估计你是赵王,你心里也会发憷。

今天我们亲戚之间的关系已经变得非常模糊了,但我们设身处地的回到封建时代。只要两家攀上亲戚,那就是天大的事了。即便廉颇真的是忠心报效赵国,他的身世也不得不被同僚和君王质疑。

百度百科说廉颇出生在中山国,当然,是有这种说法的。但我更偏向于廉颇出生在魏国,但从小被带到赵国生活。

我们捋一下廉颇的战功会发现,他最大获全胜的并不是对西边的秦国,而是对东边的燕国。长平之战赵王临阵换帅,换掉的就是廉颇。廉颇虽说避战斗不出保存实力,但他已经放弃了三道防线,再不进攻赵国就无险可守了。而对西边呢?燕国想趁着赵国长平之战失利,趁人之危捞点便宜。廉颇带着老弱残兵就把燕国打的落花流水。

我们都知道廉颇忠心为赵国效力,但我们都处在一个上帝视角看问题。回答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一个之前战绩无数的名将,这次在长平面对嬴姓同族敌对势力。不断地后退,放弃防线。你是赵王,了解到廉颇的身世,你会做出什么选择?

廉颇的悲剧,几乎是因为他的身世而此生注定的。

廉颇一生,是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谁立了功劳,都能齐平廉颇,就连无寸功在身的赵括,都能代替廉颇。到了生死之际,还是要廉颇救场。救完场又扔了。廉颇有点在赵国的夹缝中,被命运摆布的意思。所以换个角度来看的话,廉颇其实是最苦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