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土家族小伙拿什么讨丈母娘欢心

那天的天气很晴朗,我们一行人来到了荔波的甲良镇。荔波县甲良镇为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下辖的一个镇,位于世界自然遗产地——荔波西北部,距县城36公里,与三都、独山县毗邻。其中少数民族占98%,主要为布依族、水族、苗族。

甲良,这个喀斯特王国的奇葩,人杰地灵、风景优美,境内有甲良五针松保护点、洞庭田园风光带、三孔桥景区、黄江河景区。

这里被群山环抱,绿树掩映,民族村寨依地势而建,高低错落,房角屋檐翘然而出,袅袅炊烟与露气交融,鸡犬相鸣,却不见其影。

田园间稻谷金黄,麦浪涌金,玉米旗穗飞扬;田埂边,牛背上牧童的笛声与山间的鸟语形成了自然界最和谐的音符,在这里人与自然实现了完美的结合,可谓真正的“世外桃源”景象。

一段浪漫的爱情传说

水涯寨是甲良的第一站,是一个古老的村寨。

相传公元250年前,水涯寨由省苗寨、拉布涯寨、巴杆寨、大水涯寨、小水涯寨5个自然寨组成。后来,人口逐日减少的省苗、拉布涯、巴杆3个寨的寨民慢慢并入人口较多的大、小水涯寨,现在的水涯寨,分大、小2个水涯组。

在水涯寨里,流传了这样一个神话。很多年前,水涯寨里的“坡毛”坡山腰埋葬一个先皇,先皇坟上长着漂亮的芭芼,围绕山腰生长着先皇最欢的葡萄藤。先皇、芭芼、葡萄藤之间故事,便成了水涯寨的神话。

据说,是异地的一个风水先生在为先皇寻找最佳葬身之处,追选风水龙脉时,随之来至了“坡毛”坡,并看准此处。先皇死后,便埋葬于此。

奇怪的是,先皇的坟上后来生长出茂盛的芭芼,芭芼叶又大又硬,每当有风吹过,芭芼间就响出巨大的、优美动听的音乐声。

听说先皇在生之时,特别喜欢到处打猎。有一次,在打猎路上,先皇突然听到不远处传来悦耳、动听的歌声,先皇动了心,便随音乐寻找音乐的主子。这可真是土家版的“知音”。

随后,他与音乐主子相恋了。姑娘的长相很漂亮,性格开朗,温和又懂事,最讨人欢喜的是她那清脆的、悦耳的、动听的、又能治百病的歌声。

她来自一个长满芭芼的芭芼小寨,姑娘是寨子“象征”,人们称她“芭芼仙子”。

先皇、芭芼与葡萄藤的故事

先皇死后,芭芼仙子每天以泪洗面,哭中带苦笑,笑中带腔调,哭着、哼着、走着……不久就再也没有在人间出现过,人们都说她去找先皇了。此后,每当人们听到芭芼敲响曲时,都说先皇和芭芼仙子在寻欢作乐呢。

先皇在世的时候,特别喜欢吃葡萄,平时吃饭乃至外出,身边都少不了葡萄。先皇驾崩后,他的臣子特地找到世上品种最好的葡萄藤栽植在先皇的坟边。葡萄藤逐日长大,环绕整个“坡毛”坡山腰。

随着葡萄藤的越长越茂盛,它们占领的“风水”面积也越来越宽广。一天,广西的一个风水先生为了抢风水,把葡萄藤都给毁掉了。从此,人们再也没有见过“坡毛”坡上那巨大、又特别茂盛的葡萄藤,而先皇的坟墓自然地迁移到水涯寨河流中间,形成一堆小山丘,伴随着他的故事,流传至今。

土家小伙拿什么讨丈母娘欢心?

听完老乡说完甲良水压寨的神话故事后,已经到了午饭时间。关于甲良的美食,民间历来有“甲良辣椒梅桃茶,阳凤大米甲站鸭”的说法。

看着一桌子甲良的特色菜,我们一行人早已迫不及待了。当地老乡热情地给我们介绍起了这些菜。

首先,是梅桃土鸡。

现在我们市面上买的鸡,基本上都是吃饲料的,俗称“洋鸡”。它们不但味道不鲜,而且没有什么营养价值。甲良的梅桃土鸡,是放生在山上自然环境中的,吃虫子长大的土鸡,肉嫩味鲜,营养丰富。夹一块鸡肉放入口中,鲜而不腻,香嫩酥滑。

接着,是甲良的自制腊肉。

甲良农家自制腊肉

甲良腊肉,口味麻辣咸香,味美可口。土家族人家爱做腊肉,除了腊肉好吃,存放得久等原因外,也许与土家人住的偏远,每当客人来到,无法上集市购买好菜招待客人有关。有了腊肉,一旦来了客人,可以随时招待客人。因此,做腊肉这种习惯,便世代相传下来。

土家人做出的腊肉,不仅用来待客,同时也可做走亲访友、联络感情的礼物。逢年过节,人们总要带上腊肉去走亲戚。尤其那些小伙子,每逢节日来临,总要带上腊肉去看望岳父岳母,以博得女友及全家人的欢心。比起现在的车子、房子、票子等必备刚需,以及各种苛刻的要求、昂贵的彩礼,土家小伙娶个媳妇,可就轻省多了。

而今,土家人做出的腊肉,又有新的用途,他们把腊肉从家中拿出来,投向市场,成了一种抢手的商品。各种酒楼、宾馆,都少不了腊肉这一道别有风味的美味佳肴。

此外,还有甲新豆腐、甲站河鸭蛋、甲站河鸭等特色招牌菜。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吃的是阳凤的米饭。

荔波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与阳凤人民用辛勤的劳动相融合,孕育出的大米,色泽光亮、自然清香、营养丰富,常食有益于身体健康,是天然无污染的食品。这样的食品,我们蜗居在大都市的人,如果不是亲身到访,又怎能博得一口?

甲良辣椒

饭后,我们还品尝了沁香可口的梅桃茶,感受着浓郁而恬静的土家风情,恍若隔世,迷醉不思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