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古代的拔牙习俗

对于硬邦邦的牙齿,古人和今人的反应未必完全相同。

其他的咱先不说,单看作为标准笑容要露出来的八颗牙齿。如果你拿个铁锤,冲着某个朋友说,“我要把它们拔下几颗来”,毫无疑问,几乎任何一个人都会说你疯了——好端端的牙你把它拔了干什么呀!前牙,拔了多难看呀,说话还会漏风!这也难怪,一个人要是后牙缺了,他忍忍还能过;但如果是前牙缺了,他肯定焦急地要把它补上。老太太前牙缺了以后,嘴就变扁了(全口牙缺了,整个面型都变扁);小孩换牙的时候,张口一笑就能看到掉落的前牙。没有这些牙齿,嗑瓜子这样的爱好也要跟它说再见了。这八颗牙,除非实属必要,否则绝对不拔!

当然,以上是今人的观点。现在我们把时间向前调,穿越唐宋元明清、跨过魏晋南北朝、绕过秦汉,连夏商周也甩到后面,一直到五千多年以前。同样是八颗笑的时候要露出来的牙齿,同样是人(也许民族的鉴定会比较复杂),他们会对这些牙齿做何感想呢?

1959年发掘的大汶口新石器时期遗址,共发现11个男性头骨和20个女性头骨,其中有7个男性(64%)和16个女性(80%)的牙在生前被拔去。无独有偶,后来发现的同在新石器时期的遗址中,也发现了大量的人工拔牙的例子。而且无一例外的是,他们拔除的都是上颌侧切牙。为什么?牙齿有病、受伤,所以要拔?那么多人,生活在不同的地方,不可能都在同一颗牙上出毛病。同样的理由,外伤受损更加不可能。所以,剩下的只有一种解释——习俗。

今人,保护前牙,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美观。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古人把前牙拔掉,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美观。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人们可以说已经走到了文明社会的门槛上。这个时候,部落形成、城市初具雏形、男耕女织、社会开始显得井然有序。人,已经基本上摆脱了野蛮的特征,他们身着衣物、佩戴饰物、烹蒸熟食。但这还不够,为了能够进一步显示出文明的特征,他们开始想到了自己的身体,而首当其冲的便是面子上的牙齿。野兽为什么看起来比人野蛮?除了它们趴在地上、浑身是毛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它们锋利的牙齿。所以,拔掉牙齿显示自己的文明性,成了自然而然的事。宋《太平寰宇记》记载,西南少数民族中的“僚”(应该是现在的仡佬族)的女子,在长大后,会拔掉“长得像狗牙一样的”上牙,作为装饰(长则拔去上齿如狗牙,各以为华饰)。这应该是文明发展滞后的民族保留的上古习俗。

但是,既然要拔掉看起来野蛮的牙齿,那为什么不把又长又尖的尖牙拔了,而偏拿温顺的侧切牙开刀?文献上倒没什么像样的解释。不过我猜测,原因应该就是今人不肯拔前牙的原因——前牙衬托面型、协助发音、负担咀嚼,拔掉的话有太多弊病。尤其是尖牙,所有牙医都明白它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意义,在工作中都是极力避免拔除。所以,必须拔的话,就只有拔前牙中作用最弱的侧切牙了,算是个两全齐美的办法。事实上,也有拔尖牙的,在日本新石器时期的遗址中,所发现的大多数头骨尖牙都已拔除,有的还把上下左右四颗全部拔掉,更有甚者把下颌六颗前牙齿同时拔掉。只是拔得再多,都不会有人把上颌第一颗门牙拔掉,我想也是出于美观和使用的考虑吧,反映出当时人们有限的口腔知识和流行的美学观点。

既然是为了美观,所以拔的时候,绝对都是两边对称的牙齿,而且多为上颌,这样才明显,才能达到美观的作用。在中国,拔除的多是上颌侧切牙,而日本则多拔除尖牙,上颌、下颌都出现过。然而,美观并非拔牙习俗的唯一动机。根据后世对于中原周边少数名族风俗的记载,拔牙的动机是各种各样。结婚的时候,要敲掉两颗牙齿,表示自己已经成年,可以谈婚论嫁。这种习俗一直到近代,在台湾的原著民中都还出现过。在贵州的仡佬族,在女子嫁人前把牙拔掉,是怕她克夫(恐伤夫家)——也是要把她身上比较野蛮的东西给去掉。还有在父母去世时,子女打掉牙齿,放在父母的棺材里,是为服丧而拔牙。另外,也有出于实用目的拔牙的:张口受限的病人,拔几颗牙,方便服药;春秋时,有国家规定,没换牙齿的人不能参军,所以有人就拔掉乳牙,去报效国家。当然后两种,已经不能算拔牙的习俗了。

中原地区的拔牙习俗除了新石器时期遗址中发现的之外,到了夏商周开启封建时代以后,就没有再出现过了。这很可能与文明的开化和医学的发展有关。所以,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拔牙习俗,几乎都是周边少数名族的情况,我们也只能从中推测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拔牙习俗产生的动机了。事实上,除了之前提到的中国和日本,美洲、非洲、澳洲、东南亚,以及古代的法国、英国都有类似的拔牙习俗。看来,对于这硬邦邦的牙齿,古代的各国人民反映也是比较一致的。

细心的读者也许会发现,刚才在谈及拔牙时,我还用了打掉、敲掉这些词。不是有意造成歧义,其实,这些反映的是古人对于这个全身最硬的器官的无赖,因为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没有解决——怎么拔?

拔牙,说起来简单,拔起来才知道难!任何有过拔牙经验的人,或是看过别人拔牙的人,一定对那小小的铁锤记忆犹新。其实,除了一些病患严重的牙比较好拔以外,要从人身上拔掉那可以拉动汽车的牙齿(具体参加吉尼斯世界记录),是相当不容易的。我们上拔牙课的时候,老师专门拿出一节课来教我们认各种拔牙器械——在工业尚不发达的时代,古人哪里来那么器械使用。而且,这种拔牙习俗多在青春期的15~18岁进行——健康年轻人的牙周情况一般都比较好,颌骨骨质比较致密,拔除相对不易。所以,这一习俗给古人提出了一个技术上十分棘手的难题。然而,面对这一困难问题,我们的祖先充分发挥了创新精神,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除了我们通常想到的在牙上拴一根绳子用力猛拉之外,还有用石头、棍棒用力敲打牙齿使它脱落的。不过这种方法若打不掉牙齿,就只有把它折断了。大墩子新石器时期遗址的头骨中就发现了这种断根。此外,也有人把牙齿拴在弓弦上,然后拉弓来拔牙,或者干脆用刀、斧、锤来敲打——这些都充分利用了当时有限的工具,只是用刀、斧来敲的那些仁兄,如果刀法、斧法不好,恐怕要就此酿成血案了。

如此丰富的拔牙习俗,自然少不了神话的份。凿齿,即拔牙,在古代不仅是一个动词,还是一个人名,或说是妖怪名,是传说中居住在中国南部沼泽地带的怪兽或巨人。凿齿长有象凿子一样的长牙,这对长牙穿透他的下巴穿出,他手中持有盾和矛。据说凿齿掠食人类,黄帝命令后羿前往讨伐,在经过激烈的搏斗后,后羿在昆仑山追上了凿齿并且将他射杀。后来,凿齿也成了中国南方一些少数民族的代称,见于各种史书之中。从中我们也可看到:将凿齿这一习俗保留下来的多是中国南方的少数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