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村洛赛习俗
“洛赛”是藏语“新年”的音译。甘肃拉卜楞寺院旁边一个半农半牧的藏族村庄--富地的洛赛,以它活动内容和形式上的千姿百态而饶有趣味。
传统风俗以正月初一、初二、初三为正年,而在富地,十二月下旬,家家户户就开始赶制节口新装,清扫门户,炸油膜、煮肉,骑自行车上县城甚至坐汽车赴邻县购买年货。期间有三件准备工作颇有特色,其一,裱糊门窗。藏族老式房屋多有内窗、外窗之分,均为小木格,外裱纸张,我从童年起便对大人此举投之以极大兴趣。试想在山村的寂静夜晚,屋内灯火通明,站在窗外远距离望着用红、绿、黄三色纸精心点缀过并在四角或中间贴有鹿、虎、飞鸟、金刚器等窗花的洁白又严实的窗棂,那身披飘飘洒洒雪花依然欣赏杰作的童年身影,至今让长大的我异想天开地想在城市砖混结构的房屋中营造梦境,追忆往昔、怀念故人。其二,准备长燃不息的香火,以示对神灵的诚心,具体做法是用几条白纸,等蹁用燃香穿洞,随后穿过藏香将其首尾用棉花连接,愈长愈佳,悬挂于佛堂佛龛前,以备初一早晨燃熏敬祀。其三,在两根长而又长的线上串上洗净的大红枣,间隔洁白棉花、红白相间,状如珊瑚项链,也悬挂于佛龛前,据说是为神灵准备的项链,此举可谓富地村的独创,在其它藏区实属罕见。此外,主人还要按照传统净手制作供初一煨桑使用的糌粑粒,并在院中悬挂上已糊好的红色木质灯笼,便可以和全家人坐在一起吃年岁饭“占图”了。“占图”顾名思义是十二月二十九日(初一前夕)的晚饭,富地村的古图形式简单,各家各户所食内容不一,但求全家团聚,因为吃完古图,紧接着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了。
洛赛初一,在富地村的孩子们眼中,是从夜里十一点五十多分就算起了。时值,小小村落鞭炮齐鸣,烟火四射,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持续时间一年胜过一年,谁家燃放的炮竹长或短、多或少,孩子们自然心明眼亮,他们在节日期间,甚至一年中都会津津乐道,并且暗下决心,争取下一年拿第一。这时早起的男主人已在佛龛前点上酥油灯,摆上净水和其它供品,并在屋顶上点灯煨桑,以敬神灵,祝福新年吉祥如意。口诵的祈祷文和村人放爆竹时的“勾勾”欢呼声,在飘着桑烟的夜风中唤醒了新年的第一天。妇女们也早已背回清澈吉祥的泉水,准备好奶茶和食物,在全家老少给佛龛叩头后,围坐在炕桌周围一起共享新年的第一顿饭。为不忘自己是吃糌粑的民族,富地村洛赛初一的第一道饭是吃“德玛”(糌粑糊),家庭中的阿妈按人头摆上龙碗,依次放入糌粑、曲拉(奶酪)酥油和砂糖并加入烫水。藏族有句谚语:藏族的筷子在路上。意思是用手即可,不必费事。现在藏族人生活方式虽有改变,但我仍然认为以原始方式即用食指搅和并放入口中吮舔“德玛”最为可口。在享用蕨麻米饭、手抓肉、灌汤包和奶茶时,或许随着大门口“洛赛桑”(新年好)的拜年声,性急的孩子们携带哈达及礼品,开始互拜新年了。富地村的盛装男人们,拿着前日准备好的装有各色糖果和糌粑粒、柏树枝等煨桑用品,集体前往嘛呢房(村公房)煨桑,祈求神灵护佑吉祥,孩子们则穿戴鲜艳的新衣、新帽和新靴,拿土礼品(多为水果罐头和礼品盒)争先恐后,兴致勃勃地走家串巷。藏族是有古老传统的民族,尊重知识、尊老爱幼和仁慈之心是藏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石,也是固有的美德。因而,富地村的男人们会在吃完新年第一顿饭和煨桑后,赶夜路前往县城拉卜楞寺院给家族中年老的僧人拜年;给在其他村的长辈拜年;给家人去逝的不过新年的人家拜年。孩子们则在村中拜年,各户回礼基本相同,但绝不会忘记给孩子们最喜爱的炮竹。最有趣的是有些机灵鬼,从家中将一份礼物揣入怀中,手提手电筒轻轻松松上路,他将第一家的回礼送给第二家,再将第二家的回礼带给第三家,以此下去,一个回合,轻轻松松完成任务。只不过带回的那份礼品,有似曾相似之感,让人忍俊不禁。即使如此,这也绝不是繁文缛节,在民间礼俗中它是最不可忽视和丢弃的,它以此维系着族人的团结和睦。
藏族人有将婚礼、姑娘成人礼等安排在节日期间的习惯。富地村也不例外,洛赛的初三,举办婚礼的人家会在日出时迎来送亲的马队,若是牧区来的,阿央们(舅舅和娘家人)身着禳有豹皮的皮袍,旁若无人地出入。一会儿,当着众多村人的面,有人高声清点陪嫁之物,包括袜子儿双鞋几双,综合数目会引起人们的窃窃私语。“你刚唱罢我登场”。富地村婚俗的出彩之处更体现在村中活跃分子们(多为妇女)向阿央要“七得日”(水钱)上,这是婚礼的高潮。妇女们缓缓唱完要水钱歌,紧接着将水泼洒向阿央。阿央也是有备而来,他会用宽大的皮袍捂着头,水顺光滑的皮袍流下去,无伤大雅。水钱的多少随泼水的次数而升降。这是泼水人和阿央口才的较量,这种仪式更是显示双方的智慧和财力的极好机会。这时新郎、新娘如无事人一般观看,因为仪式大多是补办的,他或她已劳动生活了多日。有姑娘成人的人家也要在洛赛初三这天举行姑娘的成年仪式,改变发型,佩带头饰,俗称“上头”。初三午夜,家人请来村中几位妇女做“高拉”(梳头人)。为图吉利,第一个下手编发辫的应是父母、子女双全,丈夫健在的妇女,预示姑娘今后生活幸福如意。当高拉们将少女之发编成无数小辫,披带上镶有银币、琥珀、珊瑚的发套,穿上水獭皮宽至膝上的两层织锦锻藏袍,戴上镶有绿松石和红珊瑚的灯笼式金耳环、珊瑚项链和银制桶钩,就会在初三这一天,太阳升起之时,由一位小姑娘相陪,被亲戚家和村人依次请去作客,并要求在一天内完成。从此以后,姑娘便可以成人身份参加社交活动,结婚生子了。“康栋”(房屋落成礼)也会择日于大喜大庆的洛赛时补办,届时对村中“勒哇”(歌手)竟唱的赞叹远胜过对雕梁画栋和丰盛食品的关注。公路边的大山目睹着富地村欣欣向荣的生活。牧人在洛赛期间不再以大山、羊群为伴,他们采取轮休方式上县城到寺院转“郭拉”(绕寺院徒步转圈,转经轮)、观看藏戏、羌姆、酥油花,也看录相、上歌厅唱卡拉ok,接受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熏陶和沐浴。
富地村是富裕的地方,因为它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宜农宜牧的土地资源带来赖以生存的五谷和藏族人离不开的肉奶制品。缝制帐篷的传统手工业则锦上添花。勤劳致富在富地村得到实践验证,最辛苦莫过于藏族妇女,这似乎也成为人们共识。但是富地村的妇女们,也要在一年一度的洛赛节中,争取来那怕一天的自由。以年龄相当,男女有别而组合玩耍的习俗已约定俗成,即使全是女性,她们也会媳妇一堆、姑娘一群地分别找地方聚会,主要内容是各自从家中带出米、面、油、肉、糖果、蔬菜等,搭伙吃大锅饭,甚至会趁兴喝上几瓶酒。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放声高歌,好一幅“男人”派头。那种快乐和放松会成为日后她们繁重劳动时的心理慰藉良药,回味时感觉那时烧焦的饭菜是世上任何美味佳肴也替代不了的。
富地村的洛赛习俗丰富而有特色,那浓浓的人情味,使人不忍掩卷。我不山感叹:藏族人的生活真有质量!
- 上一篇:白族礼仪:有“酒满敬人,茶满欺人”之说
- 下一篇:古代的拔牙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