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普米族婚俗:逮新娘和锁媒人

云南边缘地区的普米族,姑娘出嫁时,必须由男方前去“逮捕”新娘。迎亲那天,男方要派媒人、两位伴娘和几个精明强悍的小伙子前去迎亲,在女家的巧妙配合下,装模装样地将姑娘抢走。即将出嫁的新娘在父母的有意安排下到山上或田间劳动,迎亲的人来后,由一位小伙子找到姑娘,对她大声说:“你已是xx家的人了,xx家请你去吃茶,跟我们去一趟吧!”说完上前迅速“逮”住假装要逃跑的姑娘。这时埋伏在新娘周围的几个美丽健壮的姑娘便一拥而上,对“逮捕”新娘的“凶手”拳打脚踢,甚至撕坏或扒下他的衣服,逼迫他投降交出新娘。随后,大家一起簇拥着新娘回到女家举行出嫁礼,唱歌喝酒,为她送行。

当新娘的兄弟将新娘从闺房中背出来,随新郎的接亲队伍上路之后,媒人不仅不能随队伍离开女家,反而要被女家扣留下来,送到一间屋里锁起来,同时被被“关押”的还有女方的一位歌手。在“监牢”中,两人要比赛唱歌,决定胜负。屋外则由两个姑娘手拿钥匙守门。主客双方对歌后,一直要到媒人唱赢了,守门的姑娘才会开锁放人,媒人就会去追送亲的队伍。媒人钥匙唱不赢,就得去向女方父母敬酒或送钱,这样即使媒人出了“监牢”,走到村寨口,女方村寨中的各家各户都要来敬酒,无论媒人酒量再大,最后也会烂醉如泥。如果不想喝,就得和敬酒者一一对歌,比赢了,可以不喝他手中的酒。突破这道防线,媒人就算完成任务,赶上接亲队伍。

普米族婚俗

普米族婚礼上,还有十分奇特的吃羊睾丸的仪式。新娘到新郎家后,首先要和新郎同吃一碗“接嫁饭”,饭中有羊睾丸,取意今后能生儿育女繁衍后代。接嫁饭由新郎送一口给新娘吃,再由新娘送一口给新郎吃,如此直到将这碗饭全部吃完。

吃完接嫁饭,一对新人在脖子上拴上五彩线,举行祭祀祖先活动,并将酥油抹在新娘的前额,一旦抹上酥油,新娘从此就是男家的人了。

嫁女九族皆知

普米族青年男女结婚时,迎娶前,新郎须送给女方父母一块布,以谢抚育女儿恩情;另送一条黄牛,作为"奶母钱",象徵女家两只脚出去,有四只脚进来,总算不蚀本的意思。送女方兄弟长刀一把,意思是作为兄弟姐妹分别的纪念。另送耕牛及铁铧一套,作为新娘走后"土地牲畜伤心"的安慰。男方家长和媒人每次带去的礼品,都要分成三份:一份敬锅;一份送女方家长;一份送女方亲友,招待女家和女方村寨各家代表吃饭,以示"一女出嫁,九族皆知"。

泼水迎亲

有的地区在订婚后,依照习惯,男的要到女家做一两年活,女的也要到男家做一两年活,双方父母对他们的劳动和其他方面都满意了,才许结婚,然后选定结婚日子。普米族人的婚期一般选在冬天腊月间。结婚时,有的地方男家派亲叔伯和兄弟三人到女家接亲,并请本寨能说会唱的两个男子一同前往,新郎则不用去。男方接亲人到女家门口,女家出来泼水迎接,接着迎亲的送亲的双方开始唱歌。女方也由亲友送亲,走到半路时故意阻拦新娘一两次不让前行,意思是舍不得姑娘嫁出去。这时男方就用唱歌来说服女方,双方对唱,谁唱输了就被泼水,被泼的人不准骂,也不准换衣服,送亲人到男家也同样被泼水,表示受到男家的尊敬。

"逮捕"新娘好成婚

处于云南边缘地区的普米族,女家父母一般都认为出嫁姑娘不是一件太光彩的事情。因此,要举行婚礼,必须由男方前去"逮捕"新娘。迎亲吉日那天,男家要派一位儿女双全的主妇,两位伴娘和几个精明强悍的小伙子前去迎亲,在女家的巧妙配合下,装模作样地将姑娘抢走。即将出嫁的新娘在父母的有意安排下到山上或田间劳动,迎亲的人来后,由一位精明的小伙找到待嫁的姑娘,便大声喊道:"你已是××家的人了,××家请你去吃茶,跟我们走一趟吧"说完,上前迅速"逮"着佯装逃跑的新娘。这时,埋伏在新娘周围的几个美丽健壮的姑娘便不涌向前,对"逮捕"新娘的"凶手",拳打脚踢,甚至撕坏扒下他的衣服,逼迫他投降,交出新娘。随后,大家一道簇拥着新娘回到女家举行出嫁礼,唱歌喝酒,为她送行。

新婚吃"闭门羹"

云南丽江普米族有让新娘吃"闭门羹"的习俗。当男方的接亲人及女方的送亲人组成的一行队伍走到男家时,男方由一能说会唱的邻居迅速将男方大门紧紧关起,不让新娘子一行进屋。双方要经过一番唱答,进行若盘问之后,新娘等人才能进入大门。媒人先开口请求把门打开,顶门的人要问:"你姓什麽?干什麽来的?"媒人要如实回答。顶门人仔细察看。经过一段时间的唱答之后,大门方才大开,媒人即送五十文钱给顶门开门的人,以表示对开门放行的谢意。进门后,由纳西族东巴念退口神(管口角是非之神)路神及喜神等。念后由东巴在新郎新娘的额头上点酥油,据说这样可以使新婚夫妇不受病魔邪怪的侵害,含有祝福之意。

普米族多数为父系家庭婚姻,泸沽湖一带的普米族,由于和摩梭人杂居,仍有少数保存着一种与母系家庭相适应的“走婚”习俗,表现为男女不婚不嫁,夜晚男子入女家过偶居生活。

青年男女一旦相许终身之后,父母不加干涉,并为他们积极筹办婚礼。由于普米族能歌善舞,因而其婚礼自始至终都是在歌声中进行,十分别致而隆重。在举行婚礼的前夜,新娘的家族及亲友围坐在木楞房内的火塘旁,边喝芳香的自制苏里玛,边听机关报娘与兄长对唱“出嫁歌”。第二天早上,特请一位妇女给新娘梳妆,歌手们高唱“梳妆调”,赞美新娘的贤良,颂扬新人装束如仙。当接亲的队伍到来时,新娘家早在门前用青松翠柏枝叶塔起彩门,门上悬挂两块红布,阻止接亲队伍进门。双方对唱“认亲调”,只有男方的歌手唱赢挡门的歌手后,才能去迎新娘。当新娘家摆上果品、斟上酒时,新郎家的歌手唱起“果碟调”;新娘离开自己家时,要唱“离娘调”。

普米族的婚礼中,尤以“锁媒人”为新奇,新娘被送亲客簇拥上路,媒人却要锁在一间屋子里,与陪锁着的女方歌手对唱“锁门调”、“开门调”,媒人唱赢了,方能开锁放行。接亲人一路上要受多次阻拦,双方展开热烈的对歌。

到新郎家后,男方家唱起“迎亲歌”,新忍受家歌手还要唱“送亲调”。新郎迎接新娘进屋后,双方在火塘下方叩拜祖先,然后由一位老人给机关报婚夫妇戴上红色脖线,并唱“祝福歌”。

普米族长期保留着独具特色的婚姻习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普米族的婚姻主要由家长包办,实行姑舅姨表优先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普米族的家庭婚姻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青年男女大多实行了自由婚姻。

青年男女的相识和恋爱主要通过祭奠山神、龙潭、喜庆节日的盛会以及日常的劳动生产等活动来进行。姑娘和小伙子利用这些机会,互相物色对象,互相找理由和借口接近,谈情说爱。如果是男女双方互相看中,就会双方相约到偏静的地方,或幽谷、或森林、或湖边等,相互对唱情歌。

男女双方互订终身后,直至举行婚礼前,不再单独约会,婚礼过后,新娘也回娘家生活,不住夫家。此后,夫妻间只能秘密往来,直到生下第一个孩子后才能到丈夫家居住。

婚礼主持人用一根缠着彩色布条的棍子蘸上酥油,分别在锅庄、神台、大门以及新郎新娘的头上点指,祝福新郎新娘的头上点指,祝福新郎新娘幸福吉祥。接着要举行敬锅庄仪式,最后是新郎新娘拜天拜地拜神仙,仪式即告结束。紧接着,男方家在木楞房中、院坝内大开喜筵,盛情款待全体宾客。美味佳肴中,普米族特有的琵琶肉和香甜的酥里玛酒是必不可少的。酒宴开始前,全体宾客要齐唱(做客歌),然后才正式就餐。酒足饭饱之后,人们齐聚在院坝里、房子房,载歌载舞地庆贺婚礼,往往通宵达旦。

普米族有的地方仍保留抢婚的习俗。结婚当天,父母仍让女儿去山上或地里劳动,这时候,男方派人来了,大喊一声:某某家请父去吃茶!就把姑娘抢走。姑娘被男方抢去后,婚礼按普米族的习俗继续举行。

从新娘家接了新娘后,新娘不能当天接进男方家,要在村边的一个僻静的地方(男方事先搭好木棚,准备好留宿时所用全部食品及用具)留宿一夜。但如新娘、新郎是同村人,或相隔很远,可在太阳落山之前把新娘接到男方家,不留宿野外。

孕妇分娩前,举行"今依"仪式一般要悄悄进行,不让外人知道;祭物要放在常人看见的地方,不能被人发现或被损伤。在小孩未出世前,不能准备婴儿穿的衣物。产妇分娩时,谢绝外人进出家门。产妇坐月子的日子里,除了自家的人外,不能让外人随意出入产房,不得吃产妇的食物。

普米族禁止打狗,忌食狗肉;忌用手摸火塘上的三架和在灶上烘烤衣服;不准背着枪进门,须拿在手里进门;若门口立有经幡旗杆,旗色为白色或红色,杆顶插把尖刀,表示家里有病人,外人不得入内;妇女分娩时,男子不得进入产房。

恋爱

普米族长期保留着独具特色的婚姻习俗。过去,普米族的婚姻主要由家长包办,实行姑舅姨表优先婚。现在,普米族的家庭婚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青年男女大多实行了自由婚姻。

青年男女的相识和恋爱主要通过祭奠山神、龙潭、喜庆节日的盛会以及日常的劳动生产等活动来进行。姑娘和小伙子利用这些机会,互相物色对象,互相找理由和借口接近,谈情说爱。如果是男女双方互相看中,就会双方相约到偏静的地方,或幽谷、或森林、或湖边等,相互对唱情歌。

男女双方互订终身后,直至举行婚礼前,不再单独约会,婚礼过后,新娘也回娘家生活,不住夫家。此后,夫妻间只能秘密往来,直到生下第一个孩子后才能到丈夫家居住。

婚俗

婚礼主持人用一根缠着彩色布条的棍子蘸上酥油,分别在锅庄、神台、大门以及新郎新娘的头上点指,祝福新郎新娘的头上点指,祝福新郎新娘幸福吉祥。接着要举行敬锅庄仪式,最后是新郎新娘拜天拜地拜神仙,仪式即告结束。紧接着,男方家在木楞房中、院坝内大开喜筵,盛情款待全体宾客。美味佳肴中,普米族特有的琵琶肉和香甜的酥里玛酒是必不可少的。

酒宴开始前,全体宾客要齐唱(做客歌),然后才正式就餐。酒足饭饱之后,人们齐聚在院坝里、房子房,载歌载舞地庆贺婚礼,往往通宵达旦。

普米族有的地方仍保留抢婚的习俗。结婚当天,父母仍让女儿去山上或地里劳动,这时候,男方派人来了,大喊一声:"某某家请父去吃茶!"就把姑娘抢走。姑娘被男方抢去后,婚礼按普米族的习俗继续举行。

歌声中的普米族婚礼

新娘哭了,哭得令人心碎,哭声中夹杂着细细的吟唱,那份难以割断骨肉亲情的歌,牵挂着长长的思念,引得母亲和少时的伙伴们也泪雨涟涟,和声对唱:“今晚啊,木房里来了许多亲人,火塘没有熄灭,姐妹们把我端详。昔日的友情啊,就要被该死的公鸡啼走,但愿今晚不要天明,伙伴们要把交情叙完。……”《哭嫁歌》在火塘边传唱,伴着火光的跳动飞出了木楞房,消失在月色如霜的山野。童年的小溪,幼时的山道随着歌的记忆从松林村飞向山那边两公里外的寨子——河边村。明天她将进入—个新的木楞房。

天渐渐亮了,—抹朝霞映红了新娘苏地略显疲惫而又充满希望的脸,苏地在其邻居阿姐的帮助—下抹去夜间的泪痕,向着东方梳妆,欢乐的《梳妆调》赞颂着霞光下新娘的美丽与勤劳。踩着歌声,亲朋好友们送来了布,手帕、珠珠、钱等礼物。

远处山岗上新郎嘎锐和迎亲马队浩浩荡荡,穿过那熟透的麦田。迎亲的歌早已飞进“青棚”新娘家为迎亲人临时搭建的棚子,猪、酒、粮、布等彩礼一并送到。迎亲的人们喝着舅舅家的青稞酒即兴对歌,一问—答,唱出了普米族的婚俗规矩。这个时候双方的歌手尽显歌喉与机智。女方:“我们从大门里面望出来,你们来的路上有—头猪,猪的前面有—只狼在挡路;你们喜气洋洋来到这里,但还是回去吧,免得恶狼伤害你们。”男方:“我们来到舅舅家的地方,舅舅家的路上有—头猪,这头猪的嘴巴是铁嘴巴,铁嘴巴变成了—把铁钥匙,拿这把钥匙打开舅舅家的铁锁,我们就能平平安安走进舅舅家。”……欢快机智的对歌,引来双方的阵阵笑语。当嘎锐把项珠挂在女方家柱子上,舅舅家接受了礼物。

新娘头顶着盖头,在家人的簇拥下,被弟弟或哥哥扶上马背,歌声、号声、鼓锣声响彻山谷。

夕阳西下,苏地的座骑踏着暮色进入嘎锐家。男方也搭起了“青棚”,欢迎送亲的人。送亲的人们唱起了《送亲调》,婚礼进入高潮:祭祖、拜锅桩、撒粑粑、在新娘额上抹酥油,标志着苏地过门了。

婚宴开始,浓烈的喜酒伴着歌舞。

天又黑了,我出了木楞房和大家围坐在火塘边,望着跳动的火焰,感受着一天来的欢乐。星星明亮,空气清新,—扫城市的烦杂,旷野的麦香和着青年人的寻偶歌声又将演绎出—个新的婚礼。在感受这清新的乡土婚礼的同时,我依稀感受到这个山间深处的少数民族的婚礼在随着时代变迁,对联、大红喜字和歌星、影星的巨幅头像杂揉其间。城市里的华丽婚纱、洋服,伴着《婚礼进行曲》的西化婚礼会不会哪天悄悄地摸进这小山村?

星空下,歌舞又起。

普米族的传统婚礼是别致而又隆重的,且整个婚礼都离不开歌声。

婚礼前三天,男方家派出媒人和两个人,把彩礼和结婚用品背、驮到女方家。这三个人一定要能说会唱,其中媒人更要是唱歌能手,因为这三个人要在女方村寨里做三天客,家家要请他们吃饭,天天要唱歌。唱得好受到称赞,唱不好是要罚酒的。

送亲这天早晨,男方家去的三个人中有两个人可以陪着送亲的人一同上路,但媒人却被女方家锁在屋子里,陪锁的还有一个女方的歌手,外面有两个姑娘拿着钥匙守护。这时候,媒人要和陪锁在屋子里的女方歌手对歌,唱赢了,媒人就能赶快出来陪新娘上路,唱输了,就得求女方家放人。这种锁媒人的习俗,带有告诫男方家,今后要关心、爱护新娘之意。

结婚这天,新娘穿红戴绿,打扮得漂漂亮亮,在众多送亲者的簇拥下告别父母和兄弟姐妹,登程上路。临上马前,送亲的人把新娘围在中间,集体唱《上马调》:

敬上一杯酒,/新娘莫回头。/盘里托珍珠,/酒里喜气流。/新娘请上马,/银镜挂马头。/喝碗“酥里玛”,/盼个好兆头。

歌声中,由姑娘们组成的送亲马队簇拥着骑上高头大马的新娘,前往新郎家。一路上,她们歌声不断,嬉戏逗趣,好不热闹,好不风光!在宁蒗等地,新郎和迎亲者不直接来到女方家迎亲,而是采用半路迎娶的方式。在兰坪等地,新郎和迎亲者要直接来到女方家,且要经过一定的仪式,才能迎娶新娘。兰坪等地迎亲和送亲的人们一般不骑马,而是走路、乘汽车或拖拉机。

送亲的马队和男方迎亲的马队在半路上相遇了,两个马队相对而立。双方先是问候,接着一问一答对起歌来,悠扬动听的普米歌声夹着阵阵欢笑,在山岭草场间久久回荡。对歌对够了,笑够了,小伙子们这才唱起《下马调》:

敬上一杯酒,/新娘请抬头。/盘里有福气,/喜气装满楼。/新娘请下马,/喝下甜蜜酒。/阿哥在家望,/盼你到屋头。

歌声中,新娘下马喝了一杯迎亲酒。接着,姑娘们也纷纷下马,接受小伙子们的敬酒,接着又收下了男方家赠送的礼物。之后,姑娘和小伙子又纷纷上马,簇拥着新郎和新娘,向男方家浩浩荡荡奔驰而来。

新郎家的人看到新娘将到,立刻唱起《关门调》,并把大门关上。据说这样做是为了关住财神,守住福气。迎亲和送亲的马队来到新郎家门口,见大门紧关,便一起唱起了《开门调》,男方家的歌手自然应答,这样几经对答后,大门开了,迎亲和送亲的人们这才下马走进院内。等人们都走进大门后,大门又关上了。据说这是财气福气,只准进,不准出。

这时候,婚礼主持人让新郎新娘站在中间,其余的所有宾客站成两行,妙趣横生的大规模对歌开始了。先是全体齐唱:

黑熊吼起来,/黑狗蹦跳着,/善神赐福气,/我们全接着。

迎亲者唱道:

湖水鲤鱼送姑娘,/鱼水情谊长。

送亲者唱道:

太阳月亮送新郎,/星光永相伴!

新郎新娘在众人的和声中唱道:

夫妻情长吉星照,/星光照耀好景长!

对歌要进行较长时间。对歌之后,婚礼主持人用一根缠着彩色布条的棍子蘸上酥油,分别在锅庄、神台、大门以及新郎新娘的头上点拂,祝福新郎新娘幸福吉祥。接着要举行敬锅庄仪式,最后是新郎新娘拜天拜地,拜神仙,仪式即告结束。紧接着,男方家在木楞房中、院坝内大开喜筵,盛情款待全体宾客。美味佳肴中,普米族特有的琵琶肉和香甜的酥里玛酒是必不可少的。酒宴开始前,全体宾客要齐唱《做客歌》,然后才正式就餐。酒足饭饱之后,人们齐聚在院坝里、房子旁,载歌载舞地庆贺婚礼,往往通宵达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