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细人的葬礼仪式
夜幕降临了。
我坐在小桌子前整理着一天来的采访笔记,忽然,一阵清脆的鞭炮声在村口处响起,打破了这大山的宁静。
过了一会儿,毕辉匆忙地走进来告诉我:“村子里德高望重的老人陈朝元去世了,他的家人和村民们将用阿细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葬礼来为他送行。我要去为老人操办治丧、送葬的一切事务。”
于是,我跟随在毕辉的身后来到了陈朝元的家,只见屋里屋外都站满了前来帮忙的乡亲。几个老人正在为死者穿上早已准备好的寿衣,然后往他嘴里放入一点银器,盖上一块遮脸布后便让死者的儿子们在入殓前分别去通报亲友们,请他们前来祭吊。到了亲友家屋子前,他们先站在门外向主人讨冷水喝,第一口水是漱口,并将漱口水向死者方向喷洒,以示化凶为吉,第二口水才能喝下去。进门后即婉言报丧,告知出殡日期和吊丧时间等有关事宜。
毕辉告诉我:阿细人是轻婚礼重葬礼,葬礼在阿细人地区较为隆重。在自己的母亲病故时,必须首先告知娘舅家。随葬的物品也必须经过娘舅家一一过目之后,才由舅父亲手盖棺上钉,然后才择日出殡;阿细人结婚时婚礼简朴,可是岳父、岳母去世时,女婿就要操持大办一番。在出殡前夜便约亲友陪同吊丧,同时要请两个毕摩(巫师)念《女儿经》、《祭奠经》、《还愿经》,要请乐队进行吹奏和舞狮子、耍猫猫等热热闹闹,吹吹打打地祭奠活动。女儿女婿还要祭双羊和用锡纸制作的金山银山,用米粑粑捏成的牛、马、羊、鸡、人等形状做祭品。阿细人的葬礼办得很隆重,所以,要花很大的一笔钱。这是因为来奔丧的客人很多,摆设的酒席少则六七十桌,多则两三百桌。因此,有的人家为开吊发丧,往往会倾家荡产,债台高筑……但现在随着观念的改变,阿细人对繁琐的丧葬仪式已经开始简化……
而这次之所以要对陈朝元老人举行传统、隆重的葬礼,是因为这个老人不但在村子里德高望重,而且还是一个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老战士,为保家卫国立下过功勋……
明天就要出殡了,中午时分陈朝元老人的棺木便从家中移至村中央的场坝里停放,傍晚开始举行隆重的哀悼仪式。开吊前由毕摩(巫师)念《诀别经》、《人生经》、《指路经》。随后又将要宰的牛、猪、羊拉到棺木前祭奠后即可屠宰,死者的儿女分别跪在棺木两边守灵,期待亲友前来吊唁。
得知陈朝元老人去世的消息,本村的亲友们纷纭赶来吊唁了。只见妇女们哭着走在前边,陪吊人一直搀扶着她们。阿细人有一个习俗:凡是前来吊唁的宾客,必须要邀请自己的亲友陪同。而那些陪同哀悼的妇女,无论与死者生前是否有过交往,都得真诚的跟着哭丧。吊丧队伍进入灵棚之前时,唢呐吹响了,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也随之响个不停,这是告诉有人前来吊唁了。老人的儿女们闻声上前迎着前来吊唁的亲友们依次下跪举哀,在吊唁的亲友上前搀扶后才能起立;而男人们则有的提着早已准备好的灯笼、长龙彩灯跟在后面,到了死者的棺木前便将灯笼挂在棺木下面,而将长龙彩灯高高地悬挂在树梢上,微风吹来彩灯随风摆舞,灯火闪烁,为这古老的葬礼更加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祭奠完后,家人点燃起了一堆又一堆a火,毕摩(巫师)和吹鼓手们留在棺木旁边,他们互相致意后,毕摩(巫师)便开始念起了经文,鼓手奏起了哀乐,就这样一直到第二天的天亮……
出殡的这天早上,当祭奠队伍到停放棺木的场院时,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哭声四起,狮子、长龙、刀叉等到随着锣声舞起,送丧的人群成群结队在一片鼓乐声和恸哭声中,随同各种舞队浩浩荡荡地把死者送往坟地……
- 上一篇:印度尼西亚国庆节怎么过
- 下一篇:山西方言中的“丈夫”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