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尊贵的绳子 锡伯族人的“喜利妈妈”
锡伯族“喜利妈妈”,传统的结绳记事续家谱
去年11月中旬,记者一行4人来到伊犁河畔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同行的记者说,要想了解锡伯族,得先去靖远寺看看。靖远寺是用清政府补发给锡伯族官兵的军饷修建的,里面讲述了锡伯族西迁的历史。
据靖远寺的讲解员介绍,锡伯族来自祖国的东北。18世纪中叶,清政府平定了准噶尔叛乱后,为了充实西北边防,于1764年春,从沈阳等地挑选锡伯族官兵1020人,连同家属共3275人,分为两队西迁新疆。
农历四月十八,在沈阳的锡伯族家庙太平寺里,数千群众举行盛大宴会,欢送亲人远赴新疆,后来新疆锡伯族人便把这一天定为“西迁节”。两队官兵一路翻山越岭,几经坎坷,于次年农历七月到达新疆伊犁。
西迁途中,锡伯人一直带着他们的女祖宗“喜利妈妈”,祈求她保佑家庭平安,人口繁衍,六畜兴旺。果然,途中诞生了350多名婴儿。
经讲解员指点,我们认识了“喜利妈妈”。这是一条五六米长的麻绳,上面挂着小弓箭、布条、羊骨、吊篮、靴子、木锨、铜钱等。挂这些小玩意儿是什么意思呢?讲解员介绍说,挂小弓箭,表示家里生了一个男孩,祝愿他长大以后成为骑马射箭的能手;拴彩色布条,表示家里生了一个女孩,希望她日后精于女红并成为贤妻良母;挂上小吊篮表示家里娶了一个儿媳,希望她早生儿女;羊骨表示辈份,两块羊骨之间的小弓箭、布条和吊篮的数目,就是这一辈中男子和女子的数目。因此,“喜利妈妈”实际上是一本家谱。制做“喜利妈妈”是一件庄严圣洁的大事,必须请德高望重、子孙满堂的老人操办。
“喜利妈妈”是由屋子的西北墙角牵到东南墙角的。锡伯人崇尚西方。老人住西屋,西屋设佛龛,“喜利妈妈”的神座也设在屋内西北方。每户锡伯人家的西北墙角都钉着一块木板,上放纸袋,平时将“喜利妈妈”供于袋内,除夕之日将其取出,拉向东南墙角,烧香叩头,顶礼膜拜。到了农历二月初二,再将她装入袋内,放回原处。
“喜利妈妈”是锡伯族人民美好愿望的体现,也是他们原始的宗教信仰。望着眼前的“喜利妈妈”,我们祝愿锡伯族人民将淳朴的民风民俗永远保持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