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金州古琴与道教音乐

古琴表演资料图片 

金州地处辽东半岛南端,始建于汉武帝年间,名为“沓氏县”,一直是辽南地区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历史上,以响水观为中心的大黑山宗教文化圈在辽南地区具有重要的地位,由辽南道教音乐演变出来的《江河水》成为名曲,喜好音乐一直是当地居民千百年来的文化传统。

在辽宁大连金州民间,一直流传着关于瑶琴女弹奏古琴降伏龙妖的美丽传说。相传在远古时期,有一条东海来的青龙经常危害百姓,乡亲们拿它没有办法,后来经过仙人指点,知道这条青龙最怕的就是琴声。乡里有个年轻貌美的农家女叫王瑶琴,是远近闻名的弹琴高手,众乡亲便请她来帮忙,王瑶琴义不容辞地接受了乡亲们的请求。瑶琴女来到青龙经常出没的山洞,经过9天9夜的弹奏,终于使青龙精神崩溃,跪地求饶,最后在琴声的制服下,变成了一条毛毛虫。瑶琴女也因疲劳过度,最后变成了石头。乡亲们为了纪念她,就在山洞旁建了一座庙宇。有的说瑶琴女是救苦救难的慈航真人,有的说她是炼石补天的女蜗,也有的说是滋养万物的后土娘娘。于是就在庙里同时供奉了3尊神像,瑶琴女弹奏过的古琴也成为庇护乡民的神器。

古琴又称瑶琴、素琴、七弦琴、丝桐等,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早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代就有所记载。在春秋末年,琴就已经成为文人的必修乐器。数千年来琴与文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在中国古代,古琴被列为文人四艺(“琴、棋、书、画”)之首,历史上的众多文化名人都对古琴有着深厚的感情。

金州古琴的历史源远流长,近年来,在当地民间不断发现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古琴,充分证明在历史上,金州便有古琴活动的存在。近代金州古琴音乐的重要奠基人物是清末响水观道士杜教仁,他直接从山东地区把起源于明代宫廷的道家山林派古琴音乐传播到金州,对现今金州的古琴的传承具有重要的开创作用。随后经历了100多年的风风雨雨,先后出现了张永祥、李东园、王永江、刘心田、侯云峰、李永志、房理家、严圆庄、王俊卿、姜宗真等7代古琴艺人,融合了道教音乐和多个古琴流派,逐渐形成了讲求以气运指、高远沉雄、虚和苍古、直指人心的山林派古琴风格,具有北方古琴潇洒雄奇的阳刚之美,成为中国古琴艺术的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清时期,山东地区保存了大量的古琴资料,出现过很多弹琴高手,这些都成为后来金州古琴艺术传承、发展的重要渊源。自古齐鲁为礼乐之邦,人文鼎盛,曾出现过齐威公、师襄、孔子、赵耶利等诸多琴家。1585年,万历皇帝赐崂山《道藏》、乐谱和古琴,从此古琴在崂山地区传播开来。明崇祯年间(1628年—1644年),山东曲阜出现了以孔子66世孙古琴家孔兴诱为中心的一大批琴人,其中见于记载的就有百人之多。康熙年间(1662年—1723年)的叶泰恩道长,精医卜,擅古琴,是清初崂山有名的古琴家。清中期,山东诸城又形成了一个以王氏琴家为中心的古琴流派,后人称之为“诸城派”或“琅琊派”。琴道人杜教仁在白云岩从朱本裕学道多年,练得精湛的琴艺,后又在崂山修道,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散见于山东地区的琴曲,后来带到金州。杜教仁早年出家于金州城内城隍庙,清同治年间云游至山东云蒙山白云岩,跟从清虚观住持朱本裕道长学习古琴。朱本裕为道光、同治年间非常有名的高道,他精通道家内丹术,深研《黄庭经》、《素书》,通音律,喜古琴,精剑术,曾学琴于曲阜孔子后人。杜教仁晚年回辽东半岛传道。当他来到家乡金州城外的大黑山时,立即被这里迷人的景色所打动,便决定在这里重修庙宇,当时响水观原先的庙宇因年久失修无法居住,他便在山崖下一座山洞内辟谷炼气,拂琴舞剑。因为洞内有一泓清泉流出,四季不干,泠泠作响,因此他想起古代的四大名琴中的“响泉”、“韵警”,便为道观起名为“响水观”,为山洞定名为“瑶琴洞”。并在洗茶池边种下5株梧桐树,如今仍然枝叶繁茂,满院阴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