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探讨唐卡艺术 中日佛教文化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亮点纷呈

2011年7月23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内展出了23副来自青海热贡地区的唐卡精品,一幅幅精美绝伦的藏传佛教艺术作品让参加中日佛教文化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学者驻足流连,赞叹不已,并由此展开了一场以唐卡艺术为主要内容的学术研讨会。

此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张总教授主持,首先来自中华慈善总会藏文化基金会副秘书长麻贵林简要介绍了中华慈善总会的缘起和发展,并着重介绍了建立藏文化基金会的初衷及在保护唐卡、资助唐卡艺人等方面所做的工作。

来自日本爱知学院大学周夏博士首先发表了论文《金刚界曼荼罗之研究》。周博士首先归纳总结了曼荼罗的定义,并阐述了其在宗教实践过程中的实际意义。随后重点介绍了曼荼罗与佛教世界观,从曼荼罗以须弥山为中心的世界构造谈到须弥山的构造,并介绍了11世纪末东印度高僧无畏源藏的曼荼罗的构造,与《金刚顶经》《究竟瑜伽鬘》《金刚鬘》中涉及的金刚界曼荼罗内容,以及与金刚界曼荼罗相关的佛教建筑。

雍和宫藏有15000余块木制经版,雍和宫研究员李立祥教授在他的论文《雍和宫的木制经版与佛画版》中对其来源、刊刻年代、所刻经文、质地、制作过程进行了介绍,并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诸品积咒经》进行了详尽说明,文中还介绍了雍和宫珍藏的佛画原版,并以《无量寿佛》《绿度母解除八难图》《十六罗汉像》位例介绍了雍和宫佛画原版的特点,李教授认为这些绵延数百年的经版与画版是研究汉、满、蒙、藏佛教文化的乃至东方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料。

北京日日结缘文化艺术中心陈卫国先生的论文题为《略谈藏传佛教版印佛画》,在此文中陈先生介绍了呗藏传佛教称为“印刷唐卡”的版印佛画与唐卡不同的美学特点,并重点介绍了三大(藏文)印经院之一的德格印经院与最大藏传佛教皇家庙宇北京雍和宫所藏的版印佛画,在纸张、题材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比较。

“吉祥天母”是藏传佛教神系中非常重要的一尊护法,雍和宫徐新华教授在《雍和宫珍藏“吉祥天母”黑金唐卡鉴赏》一文中极其详尽地为大家观赏研读了一副清乾隆时期的黑金唐卡,并提及了这一唐卡的范本——墨拓吉祥天母图。徐新华教授认为,对于历史传承的一些名篇唐卡的绘画其范本取材于刻板唐卡的说法,这是一个有力佐证,并从另一方面丰富了我们对唐卡绘画技法的认识,也提出了对藏品唐卡多角度、多层面研读的途径。

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张小燕女士的在论文《彩绘唐卡与汉地传统工笔画的技艺差异简析》中,详解介绍了彩绘唐卡的题材、内容、形制、标准、制作程序和颜色使用,并将其绘画技艺与汉地的传统工笔画进行比较。认为两种绘画色彩体系都不像西方绘画的色彩那样追求客观写实性,而是强调色彩的象征性。彩绘唐卡以色彩达到对宗教的诉求,因而宗教对它的钳制极为严格,色彩本身不可能走向自然;而工笔画受儒教的礼教影响极大,而儒家对绘画色彩的规定不会像藏地那么强烈,因而在突破既有礼教思想的限制下,能够像一种抒情达意方向发展,水墨表现趋于素雅。

最后,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凯朝博士发表了论文《唐卡艺术的起源及内蒙古五当召唐卡绘画》,在文章中,凯朝博士对唐卡的起源进行了探寻,并阐述了唐卡艺术对印度轴装佛画的汲取,及唐卡绘画艺术在藏传佛教中的流派;并重点介绍了内蒙古五当召的唐卡艺术。凯朝博士在文章中表示,唐卡在世界绘画史上是一个独特而严谨的画种,不是任何画家都能涉足的领域。因为它更多的属于宗教——宗教的语言、佛法的符号,修持者观想的坛城净土,法力的指令,修行者的依据,解脱的殊胜方便法门,辟邪的吉祥物,祈福的法宝,这一切形成了唐卡绘画艺术的殊胜之处,与世俗绘画有着根本性的区别。

在当日的第二场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王志远教授主持,与会学者畅所欲言,就唐卡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创新等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坦诚充分的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