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思绪乘着金色的翅膀飞翔——威尔第的安魂曲

朱塞佩•威尔第(1813—1910),生于意大利帕尔马的一个小客栈主之家。他去世时,米兰城里有数十万市民组成了浩大的送葬行列,大家用“思绪乘着金色的翅膀飞翔”(选自于歌剧《纳布科》,是被掳到巴比伦的希伯来奴隶们思念祖国的合唱)为这位"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送行。这部歌剧是作曲家“艺术生涯开始的地方”,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他人生旅程中最后的挽歌。世上广为流传的大多是他创作的二十六部歌剧作品(如《游吟诗人》、《命运之力》、《茶花女》、《奥赛罗》、《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等憾世力作),但其所作为数不多的宗教音乐——《安魂曲》、《四首宗教乐曲》、《天主经》和《圣母颂》——也为古典音乐天幕妆点了炫目的光彩。其中《安魂曲》被称为“与贝多芬的《庄严弥撒》并驾齐驱的19世纪最伟大的宗教题材合唱作品”。从某种角度上讲,《安魂曲》——这部作曲家艺术生涯的终曲才代表其全部作品的巅峰。

我们先来回忆一下有关《安魂曲》的小常识。安魂曲,又称安魂弥撒曲、追思曲、慰灵曲,是一种特殊弥撒曲,是用于基督教悼念死者仪式中演唱的合唱套曲。之所以称为《安魂曲》,是因为唱词首句以“requiemaeternam”开头(第一句是“主啊,请赐予他们永恒的安息”)。

基本章节如下:

1、进台经:(赐彼永息)

2、慈悲经:(天主矜怜我等)

3、继叙经:(震怒之日)

4、奉献经:(主耶稣,荣耀王)

5、圣哉经:(圣哉,圣哉,圣哉)

6、降幅经:(福哉,因主名而来者)

7、羔羊经:(天主的羔羊)

8、圣餐经:(灵光承照)

音乐史上有“五大安魂曲”之说,作曲分别是莫扎特、凯鲁比尼、柏辽兹、威尔第、福雷。

而威尔第的安魂曲是这样产生的……1868年11月,意大利著名作曲家罗西尼逝世。为缅怀大师,威尔第与其他同仁约定共同谱写一首安魂弥撒曲。他所作的部分,即《震怒之日》和《主救我》很快创作成形,但其他人却未能完成。因此,这两个章节一直搁置到五年后,即1873年5月,在意大利著名作家、爱国者亚历山德罗.曼佐尼病逝之际才得以实现其价值。威尔第说,“我对他的崇敬程度,是我对最崇敬之人以及崇敬我们仍遭厄运的祖国的真正高度的光荣方面所能做到的极致。"《安魂曲》就是这样承载了大师对两位意大利杰出文艺人士的追思之情。1874年5月22日,大师亲自在米兰圣马尔科教堂担任作品首演的指挥。当时的场面空前壮观,不仅有120人组成的交响乐团伴奏,合唱人数也多达100人,还邀请到独唱家斯托尔兹、瓦尔德曼、卡波尼和马伊尼助阵。此后,在拉.斯卡拉歌剧院演出三场,又在巴黎、伦敦、柏林和维也纳这几处欧洲文化重镇陆续演出,均获得巨大成功。威尔第的安魂曲由此成为了音乐会上的保留曲目。

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处属于自己的秘密花园,那里寂静安逸,也许还与世隔绝,不仅可以休憩身心,还能让思想漫步。圣阿加塔就是大师的秘密花园,那里种满了以大师作品命名的树:悬铃木叫“里格莱托”,橡树叫“游吟诗人”,柳树叫“茶花女”,还有“堂.卡洛斯”、“假面舞会”、“阿依达”等等。这里还有着一棵叫做“安魂曲”的树,你可以从中发现大师对和声发展所作的贡献:他通过大赋格曲的运用展示了对早期意大利宗教音乐中对位技巧的无限崇拜之情,用管弦乐诠释声乐演唱,同时增加了独唱和乐队伴奏。他的曲风与帕莱斯特里纳(中世纪欧洲三大作曲家之一)有着跨越时空的灵魂交流。安魂曲这棵追忆之树,永远张扬着旺盛的生命力。

有人说威尔第的安魂曲像一幅充满激情的大型壁画,上面绘制了人类的种种感受——既有痛苦和恐惧感,震撼和毁灭感,也有积极向上的乐观和对生命的极度渴望。作品神似大师极为擅长的音乐语言——歌剧,,许多从歌剧移植过来的东西,比如人声和乐队,被大师如此和谐地贯通于一体。传统的安魂弥撒曲被演绎得如此丰富多彩,诗歌和音乐的默契配合发挥出如此强大的力量。连一贯秉承农民质朴品质的大师本人都承认,当他写这首乐曲时,他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个严肃的人,不再像小丑似的出现在观众面前”。当他的心灵被死亡的力量震撼之时,好似树木被连根拔起,把良田被毁为荒地。死——这一世上最大的奥秘,被他真实地描绘出来,展现在我们面前,使得我们既被命运推动着、也自觉自发地去找寻与死亡抗衡的力量,找寻得以重生的爱之力量。这是多么富于戏剧舞台表现力的冲突啊,它产生于每个人曾经、正在和即将体验的真实生活。这是灵感与技巧完美结合,想象力和真实感的高度统一。正如约翰内斯•勃拉姆斯所言,“像这样的作品只有天才才能写出来”。

大师自称是无神论者,但很多人认为他的安息弥撒曲是“对天主的大声呼求”。这就如同“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莎士比亚恰是大师最为推崇的文豪),世人对这部安魂曲的理解也见仁见智,个中韵道千滋百味。无论如何,在大师诞辰200周年的今天,我们还能发自肺腑的聆听着、感悟着、品味着其中的奥妙,这对于大师而言便是最深沉的缅怀和最崇高的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