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莲花纹瓷器的前世今生
莲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古代又称芙蕖、芙蓉。《尔雅·释草》“荷,芙蕖……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郭璞注:“芙蕖其总名也,别名芙蓉;江东呼荷;菡萏,莲华也。”唐李白亦有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千百年来,莲以它独特的花形,芬芳的气质,不染纤尘的高洁品德深受世人喜爱。
莲花与佛教的关系十分密切,佛教将许多美好圣洁的事物,以莲花作比喻,以莲花为代表。佛教有“花开见佛性”一说,其中的“花”即指莲花,莲是百花中唯一能花、果(藕)、种子(莲子)并存的花朵。象征佛“法身、报身、应身”“三身”同驻。
如诗如画如莲花
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很早就出现了描写莲的诗句。最为今人耳熟能详的便是宋代著名学者周敦颐之《爱莲说》,他写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浊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一段尽善尽美的描写,充分体现了周敦颐对莲花的倾慕之情。
屈原《离骚》有云“制菱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南北朝乐府民歌中咏莲的作品更是不胜枚举。《清商曲辞·青阳度》“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生并头莲”;南朝梁刘孝威《采莲曲》“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一曲曲清新秀丽的民歌把江南水乡莲花盛开的美景描写的如诗如画。
莲纹瓷韵总动人
莲花作为佛教的标志,代表“净土”,象征“纯洁”,寓意“吉祥”。我国用莲花作为装饰题材大约始于周代,莲花纹是中国古代汉族传统纹饰之一,其兴起与佛教的盛行密切相关。东汉时期,佛教自印度传入我国。经过逐渐的适应和缓慢的流传,到东晋、南北朝时已遍及大江南北。随着佛教的到来,佛教艺术随之兴起,莲花纹饰出现在我国瓷器上面,则首见于六朝青瓷。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兴盛,陶瓷器、花砖、铜镜等器物中常见莲花题材装饰。据史料记载,南朝梁代佛教最兴盛时佛寺多达两千多所,北魏末期僧尼多达两百余万人,唐杜牧有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极言南朝寺庙之多。在各种工艺品中,莲花题材几乎无处不见,佛教艺术的影响已深入到各个领域。莲纹此时不仅大量装饰在盘碗类圆器上,也广泛用于罐、尊等琢器上。装饰技法大为拓展,更为丰富,除了延用重线浅刻外,还采用浮雕、堆塑、模印帖花等多种技法。
盛唐时期政治开明,佛教平稳发展,莲花在佛教一书中仍然是最重要的装饰题材。同时,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更为装饰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土壤,除了佛教艺术外,在雕塑、建筑、绘画以及铜镜、石刻等工艺形式中莲花装饰也很常见。
宋代五大名窑的出现,为莲花纹陶瓷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宋代莲花纹较唐朝莲花纹相比,在器物上占主导地位,遍布整个器物,与南北朝莲花纹尊有相似之处,但与后者浮雕、繁缛的风格相比,宋代瓷器莲花多为刻划的阴线纹,构图显得疏密适度。
到了清代,自然形态和变体莲瓣纹样大量使用,以绘制形的莲花形态装饰于瓷器上,莲花从以主体为纹样到与荷叶的组合,再到辅助纹饰,甚而与多种纹样组合的发展趋势。莲花形态特征从含苞待放状到写实状,再到几何化的特征,都充分反映了莲花在瓷器上的运用和变化。
莲花是我国传统的装饰题材,在西周晚期的青铜纹饰中已开始崭露头角,春秋战国的铜器、陶器上普遍采用莲瓣作为装饰。但中国瓷器上的莲纹是受佛教艺术的影响发展起来的。中国古代瓷器莲花纹样,从早期的堆塑莲瓣到刻划莲瓣,再到绘制整朵莲花和变体莲瓣的发展路线,既反映了中国古代陶瓷技术的进步对莲花纹表现手法的演进,又充分反映了莲花纹在装饰纹样中的重要地位。
- 上一篇:敦煌雕塑:唐代护法兽
- 下一篇:藏传佛教的祈祷内容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