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一览雕刻艺术的最上乘青州佛教造像的瑰丽之貌

青州造像中的北魏晚期或东魏时期的作品,常见为背屏式造像碑

穿越千年的慈悲,走进青州佛教造像,一览雕刻艺术的最上乘青州佛教造像的瑰丽之貌。

魏晋南北朝,青州是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汇的重要地区,尤其是佛教艺术文化长足发展,寺院众多,著名的有七级寺、广福寺、兴国寺、南阳寺等。厅内展示的雕制精美、贴金施彩的佛造像,体现了那时的艺术风采。我们看到的这批佛像,就是在1996年轰动过世界的龙兴寺佛教造像。它被评为“1996年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在博物馆还设有专门的精品展厅。青州龙兴寺遗址窖藏出土佛教造像400余尊,因其造像数量多,品种全,贴金彩绘保存好,雕刻精,跨越时间大,是“中国20世纪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近年来,这些佛像到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瑞士等国家和北京、上海等地展出,引起了轰动。龙兴寺始建于北魏,到明代初年被毁,共存世达800余年,是当时全国著名的寺院之一。遗址位于博物馆南侧,地上建筑早已不复存在。1996年10月,当时的青州师范学校在平整操场时,偶然发现了一座长方形的土坑窖藏。该窖藏东西长8.7米,南北宽6.7米。经过考古人员的抢救整理,出土了这批珍贵的佛造像。造像所属年代自北魏、东魏、北齐,至隋、唐、北宋,跨度约500余年。

青州造像中的北魏晚期或东魏时期的作品,常见为背屏式造像碑。大多为一佛二菩萨格局。其基本特点表现为:主尊站立,施无畏、与愿印;胁侍菩萨的基座由双龙衬托莲叶、荷花组成;两侧的飞天连接向上抵达顶部,顶部中央常见佛塔。

青州龙兴寺窖藏中最多的是北齐单体立佛。这种佛像是如此的经典,国博《古代中国》展中国宝荟萃,也还是选用了这种类型的青州造像作为南北朝时期宗教部分的展品。这种造像的风格和北魏后期造像迥然不同。头部比例较大,低平肉髻;面形方圆,神态肃穆;体形雄健,截面略呈圆形;袈裟的刻画非常简洁,仅有浅线刻,更多地依靠彩绘来表现。

袈裟一改褒衣博带的样式,成为“薄衣贴体”。有的特别轻薄,紧贴身体,使肌骨毕现,露出流畅的线条。“曹衣出水”在中国美术史上与“吴带当风”相提并论。“曹”指的是北齐曹仲达。所谓“吴之笔其势圆转,而衣服飘举;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