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藏文化 藏传佛教音乐的缘起与发展之一
藏族原始信仰认为,自然万物都是有灵的,因此有了图腾崇拜、动物崇拜、山神崇拜等自然崇拜和“煨桑烟祭”等祭祀习俗。本教兴起之后,一方面把过去的信仰纳入到自己的观念系统,同时又提出了作为本教哲学思想的相应教义理论,认为世界的构成分为天上、地上、地下“三界”,人处于“三界”的中间,因此有了“上祭天神、中兴人宅、下镇鬼神”的教义仪轨。佛教传入西藏后,不仅以其强大的哲学体系和思辩逻辑,获得了佛本斗争的胜利,而且为了适应并占领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还吸纳了许多本教的教义和神灵化为己有。据史料记载,“莲花生大师进藏后,用类似本教的那套奥秘的巫术传教,以迎合人们相信驱魔摄鬼的心理,并把本教的某些神祇吸收到佛教中作为护法神,从而首先消除了人们对佛教的陌生感”。如果说本教的“三界”是在不能正确解释物质世界和自然现象的情况下形成,并与原始自然崇拜有着密切关联的一种幻象和祈福的话,那么藏传佛教的“轮回”思想则是探寻生命现象和精神世界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认知和关切。“轮回”思想既包含了藏传佛教基本理论中的“六道”(天界、非天、人间、傍生、饿鬼、地狱)、“五毒”(欲、瞋、痴、贪、妒)、“四苦”(生、老、病、死)、“三境”(身、语、意)等内容和修习次第,同时亦包含了“三门”、“六境”、“九住”等本教教义理论的某些因素。“轮回”思想认为:人是在天界、非天、人间、傍生、饿鬼、地狱等“六道”中反复轮回,其中前三种称为“善三趣”,后三种称为“恶三趣”;与此同时又把“六道”分为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三界”,也就是说把“六道”之天界与非天、人间与傍生、饿鬼与地狱各两界合二为一分成“三界”。这与本教的天上、地上、地下“三界”相比较,只是前者更具思辩性而没有更大的本质差异。同样,以藏传佛教“轮回”思想中的修习教诫为例:如果要摆脱生死轮回之苦,培养最高德行,通向明处正道,那么就必须摒弃“五毒”,抛戒恶行;克服“四苦”,净化意念;修悟“三境”,积得善业。如果再将上述与本教的“三门”、“六境”、“九住”等修习理论相对照,也就不难看出两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上一篇:“业”在佛教中如何解释的?
- 下一篇:“托钵行脚”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