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道教在现代社会中有何文化意义

道教在现代社会中有何文化意义?

道教从产生至今,已走过近2000年历程。如果从其前身老庄道家学派的出现算起,则已有2500多年的漫长历史。它对中国古代社会及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已如前所述。然而在经济发达、政治民主、科技昌明、文化多元化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古老的道家思想和道教是否还有什么意义,还能否长期存在下去,并对人们的现实生活有所影响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道家思想文化的永恒意义,首先在于它对人类文明社会负面影响的清醒认识和批评。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一种“创造性破坏”的过程,往往要付出许多意想不到的代价,出现所谓“文明异化”的弊端。文明异化的弊端之一,是它对自然和谐有序关系的破坏。人类为了自身的物质利益无止境地索取自然资源,污染破坏自然环境。人类凭借其科学知识和技术力量而部分超越自然对人的束缚之后,不再能正确地认识人与自然不可分离,和谐共生的统一关系,误以为自己是天地万物的主人,可以战胜和支配自然,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看作可以无限榨取和勒索的对象。骄傲自负的“文明人”,无法再欣赏自然的美,看见树林以为那是木材,看见动物只知那是美味。现代人的生活局限于机械化、标准化的人为的狭小空间,而不知天地间有大美、山水中有真乐。这些正是人类不能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恶果,已经并将继续受到自然的惩罚。资源危机、空气污染、环境恶化,已经成为文明社会难于解决的问题,危及人类的生存,这些问题的解决,仅靠技术手段治理是不够的,应该重新认识道家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思想的价值。尊重自然,爱惜生命,为我们自己及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生存空间。现代西方发达国家风起云涌的绿色环保运动,西方学者对东方道家及禅宗思想的极大兴趣,正是基于此种认识。

自然环境的破坏只是文明社会弊端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人文环境的破坏则更为惊人。老子和庄子都曾以其过人的智慧,清醒地看到文明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人为物役”。人类被自己创造的知识、财富和权势所迷惑和役使,贪图名利和物质享受的欲望无限膨胀,以至丧失了内心的和平安宁和淳朴本性,为了谋取金钱、名誉、权力和色欲而不择手段地争夺,陷入无休止的战乱。凡此种种,都是文明异化的结果,其受害者生命不得保障,精神难得安宁。这种失去自由和快乐的社会和人生是多么可悲可笑,难道人类就是为此而活着吗?老庄和道家的自然主义哲学,对人类文明的这些异化现象作了无情的批判,要求人们顺其自然,除情去欲,消除自我成见,追求高尚超越的人生境界。不以物喜,不为已悲,作一个自由快乐的真人。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具有高尚的心灵,独立的人格,善良的道德品质,通达事理的智慧。人应该作为自我的主人,他人的朋友,而不因成为权力、资本、商品的奴隶,不应在成为囿于偏见小智的知性奴隶和消费色情的感性奴隶。道家哲学教导人们忘怀世俗的功名利禄、利害得失超越种种庸俗无聊的现实计较。更多地注意陶冶、培育和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心灵境界,“心明于物外”,使自我与活泼流动、生机勃勃的大自然融合为一,从中获得生活的力量和生命的意趣,在这个充满竟争倾轧,物欲横流的现代“文明”社会中,也许有人会以为这些老生常谈末免迂腐酸气。然而道家哲学毕竟没有过时,越是在竟争激烈的社会舆论中,个人的心灵越是容易受到伤害,因求取不得而失去平静,甚至迷失本性,偏激发狂。道家思想教义对此弊病,不失为一剂良方。

道家的思维方法在现实中也有其意义。道家思维方式的独特性,首先在于反思和通观事物的特点。不仅看到事情的正面,而且看到其负面和反面。人见其有利,我见其亦有弊;人知其有用之用,有为之为,我独见其无用之用,无为之为,此之谓反观。能从正负两方面看问题,才不致只见有利而盲动。庄子齐万物,同生死,泯除是非的通观方法,不是站在自我的立场,而是站在“道”的高度看问题,不仅看到人与我的不同,而且看到一切事情在本质上的相通和联系。

最后,道教在现代社会中存在的价值,还需要将圣人先师们以“善道教化”、“苦行济世”的训诫落于现实。因此必须在教育、慈善、救助灾难、奖励学术文化发展等方面多作实事,多办实业。社会福利事业能够促进人与人的和谐交流,平衡贫富差距,是应大办提倡的功德善事,行善济世能使自我生命具有超越自我的意义。一个人自我的生命是渺小的,无论你用多少金钱商品来满足它,用多少美衣美色装饰它,用多少名誉桂冠、美好言辞来夸耀它,但它与壮丽永恒的自然相比仍是微不足道、渺小可怜的,与伟大崇高毫不相干。只有当个我的生命与更多的生命、与大自然连在一起时,它才能具备普遍与永恒的终极意义,才真正值得骄傲和自豪。有善行善功者常,无善事善德者不常,这是道教在现代社会中生存下去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