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朝佛之旅:珍秦竹节寺的天堂行走(上)
古往今来,往生西方的人都是一去不返,他们在天界饱享五欲之乐之后,再不肯回到臭秽不净的人间,因而我们无法从他们口中得知天堂的具体情况。虽然我们不知道那里的自然状况和社会结构,但这并不表明天堂只是宗教家的想象。因为在无限的宇宙空间中一定有一个远离虚伪、谎言、灾难、罪恶的纯净世界,那就是天堂,也是人类终极的归宿和理想。
青海称多县的珍秦草原就是一个充满天堂气息的梦幻世界,我们有缘领略了那里纯美的风景和动人的快乐,至今想来都难以相信我们真的在状如天界的地方仙人般地行走过。
7月24日早离开清水镇,沿214国道南行55公里,就到了珍秦乡。我们的目的是参拜竹节寺,在离开214主路走进那个看起来极普通的藏族村落时,我们甚至不清楚“珍秦”两个字的正确发音。
竹节寺(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竹节寺是青海玉树州最大的佛寺,也是直贡噶举在康区最主要的弘法重地,对直贡噶举法脉的传承有着深远的影响。直贡噶举在创立至今的八百五十多年中,一直以严肃的苦修而著称。他们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修禅的密室或寂静的山洞里度过的,神奇的拙火定法不仅可以使修禅者在寒冷的冬季融化积雪,更重要的是通过艰苦的修行他们可以抵达人类精神世界的巅峰。
据说第一世竹节仁波切为印证本尊及护法关于“应在汉藏互通如水牛般地形的山腰道上,建立直贡噶举传承的寺庙,将对佛法及众生安乐有很大的影响”的亲身授记,来到今天竹节寺正前不远的山口上,用系着五色彩带的箭,寻找竹节寺未来建寺的根基。在五彩箭落下的平坦腹地上,竟然出现了天然的胜乐金刚坛城,为了保有这一殊胜的缘起,在箭落之处建立了纪念经殿,并以竹节仁波切的名字命名为竹节寺。这一年是1668年。到第八世竹节仁波切时代,寺内已有600名喇嘛,信众30000人。今日竹节寺,主体建筑主要是1979年后恢复重建的,包含大经殿、护法殿、经轮、印经房等。目前,全寺共有喇嘛僧众400多位。今年28岁的第九世竹节仁波切——滇贝罗卓不仅精通噶举法脉传承、口诀,而且对藏密各派传承十分通晓,藏文的诗歌造诣也非常深厚。
应该说,历代竹节仁波切都是伟大的成就者。据传他们还是金刚手菩萨的化身,历代竹节仁波切下半身都有代表无畏解脱象征的虎纹印记。佛典表明金刚手菩萨统辖一切金刚护法,辅助阿弥陀佛普渡众生,具有大愿力降魔除障,可以护持一切学佛行者。
遗憾的是,我和老秦却被一块禁行通告挡在了竹节寺的山门之外,通告上用藏文中文英文写着“暂时禁止女士进庙朝拜”。原来自7月几日起,竹节寺进行为期45天的结夏安居,所有女人不得入内。
望着妙传和老大在一大群僧人的簇拥下得意洋洋地走进那片红色的建筑群时,我和老秦的眼泪都快掉下来了。怎么这么不走运?怎么……,我们开始为自己的性别感到愤怒,继而又感到自卑,蔫头耷脑的互相安慰着“没事儿,咱到山上转经去,让他们狂一次吧,谁家过年不吃顿饺子。”
珍秦乡位于开阔的河谷地区,村庄紧靠214国道,寺院建在村庄以西的平坝子上,一道近百米的玛尼墙将寺院和村落自然分开。村子面南背北,身后是翠绿的山脉,山坡上耸立着一座白塔,塔周是密集的经幡林。白色的经幡一直向山顶延伸着,浩浩荡荡地直接云端,远远望去,会有轻微的目眩感。
在藏区行走的几年中,也曾见过很多规模不等、形姿不一的风马旗和经幡林,但像珍秦这种气势雄浑、充满奥义、震撼心灵的庞大经幡还没有遇到过。印满经文的经幡随风飘扬,不停的向天地十方传达着佛法的精要,同时也承载着信众对生活的祈愿和感恩。珍秦的感恩似乎带有更强烈的快乐色彩,在神圣庄严的画卷中可以明显的感觉到那种直接从人心中迸发出的欢喜。
我和老秦随着当地妇女们绕塔转经,在塔的束腰处,有一块突出的塔沿,女人们在上面分别堆放着一些小石子,那是她们的计数器。转一圈,拿出一粒石子放在一旁,那堆石子少说也有三十几颗,不知何时能够转完。试图同她们交流,可我那三脚猫的拉萨话根本不灵。于是我们沿着山脊慢行,老秦像办案的警察似的逢人便问:“能听懂我的话吗?”回答她的总是一张张憨憨的笑脸。
就在一筹莫展之际,身后传来一声清晰的问候:“嗨,你们好!”
问话的人就是尕玛次成,一位来自天界的英俊少年。
他微笑着,用生硬的汉语做着自我介绍。秀美的长发在他超凡脱俗的面孔上飘忽不定地游动着,黑亮的眼睛散发着迷人的光泽,婴儿般纯真的笑颜使我们难以判断他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