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小生尹派的创始人是谁?尹派尹桂芳生平简介
尹派是尹桂芳创立的越剧小生流派。尹桂芳,1919年生于浙江新昌,十岁初进科班学戏,十二岁进入“大华舞台”,在这个绍兴文戏、绍兴大班、徽班的“三合班”里,打下文武两方面的坚实基础。她初学花旦,后改小生,四十年代积极从事越剧改革;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条件,博采众长,熔于一炉,刻意求新,创立了独树一帜的流派。
尹派的特点是委婉缠绵,洒脱深沉,纯朴隽永,清新舒展,是一种典型的以柔为主、柔中寓刚的风格。这种风格,在1941年灌制的唱片《破腹验花·楼台盘妹》和1943年灌制的唱片《贾宝玉哭灵》中已初露端倪。尹桂芳嗓音厚实,音色甜润,但音域不够宽,她根据自己的条件,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中低音区的优势,着重追求唱腔音色的变化,腔词的韵味,在唱法上讲究以字行腔,字重腔轻,内紧外松,赋予字音浓厚的感情色彩,使唱腔有一种独特的韵律美。她继承了我国说唱艺术的优良传统,唱腔徐舒流畅,娓娓动听,演唱时注重腔词的声调和音调的熨贴结合,使字音唱得自然,听来字字清晰。尹派唱腔的旋律多在中低音区回旋,但在重要的关键句上,常用异峰突起的手法,增强表现力。如《红楼梦·哭灵》中的“林妹妹变成宝姐姐”一句,旋律一跃而上,在较高音区结合假声唱法,把宝玉痛彻肝肠的悲痛表现得格外动人。
尹桂芳的小生扮相
尹派的慢板优美舒展,尤其擅用大段叙述性“清板”细致刻划人物感情;创腔时调动多种艺术手段,如起腔的安排、插句的运用、板式的转换、甩腔的变化等等,使整段唱层次分明。唱腔的曲调紧紧围绕着尹派特征音调展开,唱腔结构严谨,行腔往往体现着有规则的自由性,即随着人物感情的变化,有意识地运用忽快忽慢的速度变化和时紧时松的节奏处理,使唱腔徐急顿挫,起伏多变,如《浪荡子·叹钟点》是一段长达一百一十六句的大段“清板”,根据唱词内容,在人物感情转折处先后变换了九次速度,并在人物情绪激动时辅以突快、突慢的速度变化,时紧时松的节奏处理揭示了浪荡子悔恨交加、痛心疾首的复杂心情。
尹派的起腔有鲜明特色。它起音较低,音调亲切自然,在不同剧目中根据不同人物的具体感情,变化多端,尹派起腔常出现在唱段中间,尤其是大段叙述性的唱段之中,随着人物感情的转折,突然插入一个节奏舒缓、韵味醇厚的起腔,不但使人物感情得到充分抒发,而且使观众获得一种欣赏的满足感。如《山河恋·送信》中的“妹妹啊”,音调亲切婉转,充满深情柔意,真切表达了对心上人的爱慕之情;《何文秀·算命》中的“妈妈听道”则音调朴实,语气恳切,是整段“清板”的启示性唱句;《桃花扇·追念》中的“香君啊”,在层层下行的旋律进行中,连续加以装饰倚音的润腔,使音调具有一种哭腔因素。其他如《秋海棠·心心相印》中的“真不会感到寂寞啊”,《红楼梦·金玉良缘》中的“妹妹啊”《盘妻索妻·洞房》中的“娘子啊”等等起腔,也都各有特点。
尹桂芳在塑造不同人物的音乐形象时,广泛吸收兄弟剧种的营养,丰富自己。在《何文秀》的“哭牌算命”一场中,唱腔以[四工腔]为基础,吸收借鉴了杭剧[武林调]和苏州弹词的因素,创造了新颖的[算命调]。这种曲调说唱结合,节奏灵活,幽默诙谐,声声入耳。
为了塑造爱国诗人屈原的形象,尹桂芳一改过去惯演的儒雅、温顺的小生的风格,唱腔和唱法,吸收了京剧老生腔的某些特点以及绍剧中激昂高亢的音调,使尹派唱腔增加了苍劲雄浑、刚健挺拔的因素。“天问”这段唱,吸收了绍剧[流水板]激越的音调,中间还穿插着节奏紧密、铿锵有力的[扑灯蛾]念诵,唱念浑然一体,气势磅礴。
尹派影响很大。师承尹派的有尹小芳、筱桂芳、高剑琳、宋普南、沈嘉麟、赵志刚、茅威涛、萧雅、王君安等。
- 上一篇: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第一场
- 下一篇:胭脂宝褶【第十五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