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陇南宗教名胜——鸡峰山

鸡峰山属西秦岭余脉,位于成县县城西南处,东起仙人崖,峭壁如削;西连五仙山,奇洞如织;绵亘逶迤20公里,壁立如天然长垣。因其主峰嵋洛峰海拔1917米,孤耸入云,“状似鸡首”而得名,俗称鸡山。山峰秀美壮丽,林木荫郁,故有“鸡峰耸翠”之美誉。鸡峰山集山光水色﹑幽林古洞﹑古刹碑石于一身,被列为“成县八景”之一,号称陇南第一山,徽成第一景,享誉陕、甘、川三省。1994年被列为省级森林公园,1999年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鸡峰山呈典型的丹霞地貌特征,山峰一线罗列,悬崖壁立,高低有致,雄浑婉秀,别具风姿,总面积12583.5亩,生态环境极为优越,动植物资源丰富,有松、竹为主的乔灌木55科、100余属、200余种;水果、油料、香料、蜜源、药用和观赏植物102科、446属、1296种。植被覆盖率高达90%以上。遍山林草密布,鸟语花香,飞禽走兽时有出没,景色秀美迷人。

 鸡峰山地势开阔,药王峰、二梁子、二字峰、嵋洛峰、等参差错落,分别与石鸡台、神仙床、棋盘台、龙洞、“二字泼墨”、“红岩晚照”等相符成辉,形成了引人入胜的自然景观。山间林涛起伏,鸟飞兽走,生机蓬勃,年均气温摄氏9度,温凉湿润,大气对流强,夏秋清晨或雨霁,山峰云笼雾罩,形成花花云海,群峰时隐时现,美不胜收。 

 鸡峰山雄、险、奇、秀,各具采,四季景色各领风骚:阳春,山桃、山杏、山梅、杜鹃、野牡丹争相竟放,花团锦簇,灿若云霞;盛夏,清晨雾走岚奔,山势瞬息万变,雨霁苍山如洗,黛色参天;金秋,山果缀枝,红叶染丹,黄叶流金,色彩绚丽,隆冬,松竹映雪,崖壁挂冰,玉宇琼楼,一派粉妆玉砌世界。 

鸡峰山素有“陇右小峨嵋”之称,为陇右名山之首。历来是人们寻幽探胜之地。传说,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帝王曾先后登临鸡峰山,民间甚至言之凿凿,长期以来成为当地人们茶余饭后的一段佳话。

鸡峰山自古以来就是甘、陕、川三边佛教名山。据山上残存的北魏摩崖石刻和宋代碑刻记载,北魏(公元4--5世纪)始,就有寺庙建筑和佛事活动,最大的寺院光祥寺,建于北宋神宗(公元998-1022年)年间,明代中期寺院建筑进入鼎盛时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山间寺观林立,梵宇密布,晨钟暮鼓,声势极大。可惜这些古建筑群在“大跃进”和“文革”两次劫难中被毁殆尽。现今寺观建筑是宗教改革后,由民间陆续集资新建。目前,已成为全县乃至陇南宗教名山之冠,现有佛、道教开放场所12处,分布于东起灵官峡、西至嵋洛峰一线。依次有:灵官峡道观、光祥寺、药王宫、石佛洞、二梁子菩提寺、瑶池宫、龙洞寺院、二字峰普贤殿、嵋洛峰大雄宝殿等多处百余间。其寺观建筑或矗于险峰,或倚于悬崖,或藏于洞府,或掩于茂林,画栋雕梁,飞檐翘角,弘丽壮观,是旅游、避暑、疗养和开展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庙会长期以来是民间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从农历二月十八至四月十八,长达两月之久,在这莺飞草长、杂花生树的美好季节,游人香客络绎不绝,竞相登山,或忘情于奇峰幽林,赏心乐事;或钟情于文物胜迹,考古研史;或寄兴于名山古刹,凭古吊今;或潜心于佛踪道迹,敬香表愿。“五一”节前后旅游高峰期,日达万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山顶建有陇南电视差转台、移动通信台等建筑,更是增添了时代的气息。

近年来,成县县委、政府,不断加大鸡峰山景区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力度,硬化上山公路,兴建停车场、完善服务设施,改造景区公路,整修景区甬道,为全天候旅游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进一步加大了鸡峰山水、电、通讯、餐饮娱乐、休闲疗养等专项基础服务设施。今日,鸡峰山已经成为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和谐宗教等功能为一体的旅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