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百年古寺拉卜楞的春天 蓝天白云下的人间净土

拉卜楞寺(图片来源:中国网摄影:赖鑫琳)

一位喇嘛经过拉卜楞寺的一座宝殿(图片来源:中国网摄影:赖鑫琳)

诚拜佛的藏人(图片来源:中国网摄影:范霖)

朝拜者在拉卜楞寺内转经筒(图片来源:中国网摄影:赖鑫琳)

人都说,到甘南一定要到夏河,因为那里有个古寺——拉卜楞寺。

甫到夏河,漫步街头,鼻翼里呼吸的都是恬静安适的气息。这里既没有过分的嘈杂,也没有夸张的静谧,有的只是清浅幽淡的古朴自然的味道。数百年来,香雾缭绕,佛光环笼,时光仿佛从未来过,也似乎从未离开。游走在寺院旁的巷弄里,一边听着僧舍里面不时传出的诵经声,我们顿时没有了时间的束缚,有的只是阳光洒下照在肩头的温暖和亲近。

初识拉卜楞

拉卜楞寺位于夏河县城西隅约一公里,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也是藏书最多、古式建筑较为齐全、文物保存较为完整的寺院之一。它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也是夏河县最主要的国家级旅游资源,是甘肃省主要旅游热点之一。

拉卜楞寺始建于清代康熙48年(1709年),近300年来先后创建了闻思、上续部、时轮、医学、喜金刚、下续部等6大学院,31座囊欠(活佛府邸)以及大小佛殿84座,大小各类房屋12000余间,建筑面积达40万平方米。

走在夏河县城主要的街道上,远远可见佛塔和佛殿林立,随处可见僧侣和信教的群众。绛红色的僧袍在风里飘扬,映着远处寺院里煨桑的烟雾,让人产生一种置身西天佛陀之域的错觉。

珍宝拉卜楞

这座百年古寺珍藏着大量的文物和佛教艺术珍品,其中大小佛像约3万余尊,经籍6.5万余部,经板7万余块,还有大量壁画、堆绣、卷轴画及价值昂贵的奇珍异宝,包括清朝政府、北洋政府多次颁赐的封诰、册文、印鉴等共20件。

寺院内还保存有著名的藏文版《大藏经》、历代大活佛和历代嘉木样的著作、全集及哲学、密宗、医药、声明、缀韵、历史、宗教、传记、工巧、数学、诗词等书刊177种,共6万余册。

可以说,拉卜楞寺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收藏保存了无数珍贵文物,自身也是珍宝里的珍宝。

保护拉卜楞

拉卜楞寺自建寺以来只进行了几次修补和重建,目前寺院的大部分建筑都已存在不同程度的隐患。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游客的逐年增加,对寺院建筑和环境也造成了一定影响。院内释迦牟尼殿(小金瓦寺)、夏卜丹殿、下续部学院等建筑均存在地基下陷、木结构倾斜、局部腐烂、木梁弯曲下沉、墙体下陷开裂、屋面排水不畅、屋内漏雨、殿内壁画开裂损毁,所藏经书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急需抢修。

此外,寺院设施简陋陈旧,基础设施的陈旧和不健全,已对寺院僧众的正常生活和宗教活动造成很大影响,同时也影响了旅游景地的形象。

为了改善拉卜楞寺现状,保护应有的文物价值,夏河县政府与拉卜楞寺嘉木样大师、文官会等研究决定开展拉卜楞寺文物保护工程,申请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对拉卜楞寺寺院内各类有形无形的文化遗产进行全面保护开发工作。

目前,国家总投资3.05亿元用于该寺的维修保护项目。拉卜楞寺文物保护工程主要包括文物保护、寺院基础设施改造和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三部分。据悉,该项目还需3年左右的时间告罄。

拉卜楞的春天

拉卜楞寺是个凝聚智慧之所,活佛和高僧大德众多,其中获得藏传佛教高级学衔“拓然巴”的就有8位。1985年,拉卜楞寺还成立了甘肃省佛学院。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该院培养了大量的学僧。为了给僧人创造更好的学习机会,甘肃省给予学僧们以基本的生活保障,让他们能够安心学习,提高佛学造诣。

拉卜楞寺香火鼎盛。自寺院对外开放以来,游客信众不断。尽管如此,寺院里的清修生活并未受到外界的影响。每天,僧侣们都严格地按照经师的要求学习经文、辩经等。从早到晚,诵经声阵阵,不疲不倦。中午是进不得寺院的,因为寺僧沿着传统午休,门票自然买不得。

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见到了一位二十多年前就来过拉卜楞寺的外国游客。按他的话说,现在的拉卜楞和当年他见过的拉卜楞一般无二,古色古香的建筑,厚重浓郁的佛家氛围,穿梭往来的信众僧侣……喜乐满足是他再访拉卜楞时最真实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