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黄大仙祖宫:江南道教名山的“道宫之冠”

“群羊朝牧遍山坡,松下常吟乐道歌。土鼓抱时山鬼听,石泉濯处涧鸥和。金华谁识仙机密,兰渚何知道术多。岁久市中终得信,叱羊洞口白云过。”这是明代朱元璋还不是皇帝进驻跸金华山赤松宫时所题留的一首诗——《牧羊儿土鼓》。

金华山最著名的道仙,当为东晋葛洪的《神仙传》曾为之立传的黄初平。金华山上奉祀黄初平大仙的道教宫观,即为始建于晋代至今已有1600年建观历史的赤松宫。

坐落于金华山上的赤松宫,被宋孝宗所颁的《二皇君诰》称为“岿然仙宫,赫然庙貌,一方所恃,千载若存”。明代万历《金华府志》卷二十四《寺观》载赤松宫“昔年宫殿、台亭、廊庑、碑碣、诰敕、御墨及名公巨卿题跋墨迹为江南道流冠冕”。

赤松宫故址位于金华山山系的赤松山,在赤松涧西畔,始建于晋代。据南宋倪守约《金华赤松山志》载:“二君(即大皇君黄初起与小皇君黄初平)既仙,同邦之人相与谋而置栖神之所,遂建赤松宫,偕其师赤松子而奉事焉。召学其道者而主之。自晋而我朝,香火绵滋,道士常盈百,敬奉之心未有涯也。”据此可知,赤松宫最早奉祀的当是上古神仙赤松子(神农时雨师)及黄初起与黄初平三位神仙。

《金华赤松山志》有“赤松子引小皇君(黄初平)入山修道”的记载,葛洪《神仙传》也有黄初平丹成之后“易姓为赤,初平改字为赤松子”的记载,因此晋代所建的“栖神之所”名为赤松子庙。《晋书》卷十五《地理志》载曰:“东阳郡(金华古名),吴置。统县九,户一万二千。长山(金华山古名),有赤松子庙。”

至唐代,赤松子庙已改名赤松宫。唐末赤松宫黄冠师(住持)舒道纪写有《题赤松宫》诗,其中有“松间庙宛然”句。

五代时期吴越国的开国君主钱鏐(908~931年在位),重修了赤松宫。明万历《金华府志》、清雍正《浙江通志》及清光绪《金华县志》等历代方志都有“吴越钱武肃王(钱鏐)重修”的记载。

至宋代,赤松宫的香火极为兴旺。据众多文献记载,当时的赤松宫,除三进大殿外,还建有真武堂、梦仙堂、清宁堂、萧闲堂、宸翰堂、濯缨堂、清风楼、邀月楼、会仙阁、青云阁、瞻翠阁、隐斋、蓬瀛台、枕流亭、松游亭、过清亭、漱玉桥等。可见当时的赤松宫,确是历史文献中所称誉的“江南道流冠冕”和“江南道宫之冠”。

史载赤松宫后来曾毁于火,但火灾的具体时间未见诸文献。元代著名学者吴师道曾于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三月游赤松宫,在宫内住宿并著有《金华北山游记》。

据《明史》及明万历《金华府志》记载: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十二月,朱元璋率军攻婺州,曾驻跸金华山赤松宫,至今金华山尚留有许多朱元璋遗迹,如点将台、比武石、试剑石、藏宝石、观擂岩、六鞭山等。

清代光绪《金华县志》对明、清时期的赤松宫有如下记载:“……旧宫殿、庭宇为江南道宫之冠,后毁于火。成化戊戌(明宪宗成化十四年,1478年)道纪余永福募,双溪驿丞程自信等重建玉皇殿并像如旧规。万历甲申(明神宗万历十二年,1584年)知县汪可受重建。旋圮。清朝道光元年(清宣宗道光元年,1821年),道士龚广佳、钱德有复募建。咸丰季年(清文宗咸丰末年,1861年)之前毁。”由此可见,明清时期的赤松宫曾几度圮毁,几度复建。

1917年,曾重修赤松宫。1942年5月,北山邢小显匪部烧毁赤松宫后进大殿3间,中进大殿1间,厢房3间。

1946年,赤松宫的最后一任道丈陈金凤又邀请金华县内名流绅士何茂钟、邵百川、王惠仁、曹熔庵、冯锡洲等人共同募捐重修。陈金凤曾撰文介绍当时的赤松宫概貌:“……雄伟的头门朝东,门上面额‘赤松宫’。门内两旁架设大钟、大鼓。大门一进去,有一片200多平方米的大院子。往前是巍巍的三进大殿:前进并排五间大殿,塑着黄初平、黄初起两仙的神像。并有县城隍的‘行公’,乡民经常在天旱求雨时将他抬出。在边旁的厢房设有扶乩室,供信徒扶乩用。中进有3间大殿,无门,供奉诸仙。前有一小殿,供奉王灵官。大殿左右两边接有厢房各3间。左厢是厨房、膳厅。厨房再进去还有3间平屋,供堆放农具、什物柴草之用。穿过平屋是男、女厕所。3间右厢隔为6间宿舍。从前进通往中进道旁建有3间地平楼,居中一间供奉着本宫已谢世的历届住持道丈之灵牌,其他两间是客房。后进有门,门额称‘三清宫’。有3间大殿塑有三清神像。居右一间里的塑像是赤松宫首任住持道丈明基师父。三清宫两旁各有厢房4间,士绅黄维时、钱和忱出资修缮,装潢雅致美观。第三进后有一大桂花树,其他皆种水蜜桃。……从头门开始修筑的围墙,把整个赤松宫围抱起来。围墙与房屋之间是相距4丈宽的空地,是花果园和菜园,种植着果木、垂柳、修竹、花草及蔬菜……”以上陈金凤的介绍文章,全文载于石夫主编的《赤松黄大仙》。

在陈金凤的文章中,还作了如下叙述:“1949年下半年,钟头村农会成立,接管了赤松宫,从此我还俗离宫务农。1950年土改运动中,宫房、田地、财产全部分配给农民。1958年,建造山口冯水库,房屋拆迁他处,宫址淹于水库之下。千年古刹,只存一大钟和部分石碑。”

1966年,覆盖赤松宫故址的山口冯水库建成,为纪念黄大仙,后又称“大仙湖”。

1993年,在大仙湖北岸赤松宫遗址旁,建成二仙殿,祀奉黄初平、黄初起二仙。殿中存有民国丁巳年(1917年)铸造的原赤松宫铁钟及供台等遗物。殿前立“赤松宫遗址”碑。

1996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在金华山修复了江南最大的道观——黄大仙祖宫。黄大仙祖宫位于鹿田湖东侧山腰,海拔562.8米,坐北朝南,枕山襟湖,气势恢弘,终年云雾缭绕,呈现道教特有的神秘气氛。被中国道教界名士评价为集“秀、幽、净、高、明、灵”于一体的风水宝地。

黄大仙祖宫占地7.9公顷,由七进阶祖庭,19处宫、楼、阁、台组成。

黄大仙祖宫再现了千余年来享誉“江南道宫之冠”赤松宫的雄姿和盛貌。现在,黄大仙祖宫已成为海内外黄大仙信众的朝真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