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伏牛道教胜地——三贤山

河南省方城县广阳镇北边,一道道连绵起伏的伏牛山峦中,有一座山像是一位巨人面南靠北端坐着。它的主峰由三个山峰组成,中间的最高,就像是一个人头,左右峰犹如两个肩膀。此乃中州道教圣地一一三贤山。

三贤山,古称广武山,因山为三尖形,所以也叫三尖山。它西起馒头山,东连扁山,北挨风凰山,南延双牛岭,诸山相连相顾,形态各异。有的如层层海涛,有的如长藤结瓜,有的如群雁奋飞,有的如长龙摆尾,有的如金牛相抵,煞是好看。

据载,道观建于公元39年,(时东汉光武帝15年)。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起兵于南阳。一天,被王莽追至此山,在情况危急之时,被在此修道的魏伯阳、燕子龄、闫子奇鼎力相救,使光武帝得以脱险。后光武帝霸业建成,为感谢三位道人救命之恩,封三道人为“三贤”,赐三尖山为“三贤山”。并修庙一座,每年三月三起庙会三天,以其收禄供养三贤修炼终身,白此,三贤山道观便晓喻天下。

清朝乾隆皇帝第二次下江南时,往返皆莅临三贤山,临山览胜,触景生情,欣然为其题对:“出南顶越万峰唯悦此山,还西淮居三贤独乐天下”,横批是“伏牛圣观”。对联抒发了一代帝王对三贤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同时拨重金修葺三贤山道观,且刻联树碑立于观前。使三贤山道观达到鼎盛时期。历史上主建筑有:五极天尊殿、圣宫圣母殿、祖师殿、老母殿、关公殿、玉皇殿、云端老母殿等,总建筑三卜余问。这些道观建筑群,在文革破“四旧”时被拆毁。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宗教政策得以落实。1986年,在三贤山原道长李宗海的支持下,移址迁观于山脚下石坪。新观规模宏大,是原规模的两倍。现有庙宇:三清殿、包公殿、奶奶殿、祖师殿、药王殿、财神殿等。

1992年道人杨清型义在三贤山原观遗址处重建起一座庙观,东为真武人殿,西是一座两层楼房,上层为三观殿,下层塑有老君、药王、财神等,现有建筑80余间,神像70余尊。三贤山与石坪新观之间有幽径相连。一路有小桥流水,有山泉¨咚,有竹林掩映,有亭台楼阁,皆含诗情画意。1989年、1998年,两处庙观先后被方城县人民政府依法登记丌放。广阳镇党委、政府为丌发这里的旅游资源,为两观修通了“村村通”道路,山前松柏批绿,山后小瓜飘香。今口三贤圣观,交通便利,风景如画,经韵鼓乐,朝咏夕吟。游客、信众络绎不绝,每年达数十万人之多。成为中原一大道教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