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清真寺
衡阳回民始于明初,主要是一些官员随明太祖的部队南征,定居衡阳。原清真寺于明朝回民捐款建成,位于湘江东岸“盐店码头”(现湘江东路139号),占地1037平方米,建筑面积有300多平方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广东籍陈姓回民为首发动回民捐助白银进行大修,光绪年间重修一次,1933年何玉元乡老和苏坤峰阿訇筹资又修复一新,寺宇分三进,前面临街是大殿,回民活动中心,功修的场地,回民一年一度的“开斋节”、“宰牲节”……等重大节日和每周五的“主麻拜”都在此举行,还经常迎送过往回民到此朝觐。后面是天井,两边是过道。第二进是教长、阿訇、乡老办公室及董事会活动之处,接后又是天井,两边是厢房。第三进是教长、阿訇的宿舍、厨房、浴室、厕所、杂屋等。寺最后面有口大鱼塘。抗战时,后进被敌机炸毁。解放前寺院已破烂不堪,文化大革命期间,破坏尤为严重,寺壁上刊的横、竖两块刻有“清真寺”介绍和捐款人名的碑石也被毁。定居衡阳回民的姓氏,已知清代以前有马、麻、毕、蓝、陈、刘、唐、何诸姓。到现在定居衡阳的回民,共有60多个姓氏,2000余人,以唐、何、索、马、蓝、丁等姓人口为多。各姓回民的住址,除唐、何两家世代住在“唐家巷”和盐店码头一带以外,其他均散居各人的工作单位。1970年清真寺利用原清真寺的旧料迁建到一处外贸仓库,有七间平房,占地约100平方米。地址在衡机一里251号,东面是飞机坪,南面是江东工业研究所,西面是铁路职工住宅区,寺旁周围绿树成荫,掩映着横书在寺门牌坊上“清真寺”三个大字,象征着“清净无染,真乃独一”。2004年根据回民群众的要求,经市政府批准、支持,迁址在飞机坪回民公地上建起一座能容纳500—600人礼拜的气势宏伟的清真寺。
- 上一篇:蓬莱基督教堂
- 下一篇:道教胜地——启德文化院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