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不设偶像体现伊斯兰教特色

 

清真寺不设偶像。

肇庆城东、城西清真寺

肇庆城东清真寺在端州区水师营路。根据寺内所存的“乾隆重修清真寺碑记”记载,该寺“创自唐宋”,但另有一说始建于明代,清康熙、乾隆、道光年间曾多次修葺、扩建。寺内宽阔,今仅存礼拜殿,殿内不设偶像,空无一物,体现出伊斯兰教的特色。据寺碑记载,清真寺数次重修,乃伊斯兰教入粤在肇庆留下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1984年被列为肇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城东清真寺与肇庆当地的教育息息相关。1946年,杨茂林阿訇在寺内开设经堂,次年在众长老倡议、资助下,在原学经班基础上创办肇庆私立清真小学。1949年以后,清真小学转为公立。

20世纪80年代后期,端州区人民政府落实民族宗教政策,将大殿以南1684平方米用地归还清真寺,并拨款将大殿改为钢筋混凝结构。

不过,城东清真寺真正投入使用是在2006年,肇庆市伊斯兰教协会耗资人民币60万余元,重建了阿訇住房、经堂、会议室、沐浴室、卫生间等,清真古寺投入使用。

名字虽然相近,但肇庆城西清真寺的建造要晚。史料记载,城西清真寺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由刘士芳率穆斯林15人于肇庆西门购地创寺,初仅有礼拜殿。众穆斯林拥戴刘公为首任伊码目,道光十一年(1831年)有较大规模扩建。

1980年杨开枝阿訇任教长兼肇庆伊协会长,开始共商重建西寺。杨阿訇与香港穆斯林有一定联系,曾得香港各界穆斯林教胞大力捐资,遂于1983年3月动土建寺,1984年9月落成。新寺由回族工程师保俊文按阿拉伯式与我国传统建筑风格相结合设计,易砖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中,礼拜大殿为阿拉伯式,建筑面积360平方米,装饰素朴典雅,庄严肃穆,四周回廊所用柱子均为石柱,殿门顶有“主思常念”匾,两边描联为:“何须色相昭彰,去拜中严然如在;莫道典型迂远,册卷内自有真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