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

 

 ●中文名称:平遥古城

 ●英文名称:theancientcityofpingyao

 ●批准时间:1997年12月

 ●遗产种类:文化遗产

 ●遗产遴选标准:平遥古城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v)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概况:

平遥古城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的中部,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扩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迄今为止,它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公元1368~1911年)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堪称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

人称平遥有三宝,古城墙便是其一。平遥城墙始建于西周。公元前827——728年,西周宣王姬静时,派大将尹吉甫北伐俨狁时驻兵于平遥,出于军事防御,筑素土城墙。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扩建为砖石城墙,规模为周长12.84华里,高3.2丈,扩城河深、宽各一丈,城门六座,东西各一,后又建堞台窝铺四十座。明、清两代都有补修,但基本上还是明初的形制和构造。平遥外城墙,城墙平面呈方形,略偏东南向。东、西、北三面线条取直,只有南墙沿河走向曲折。城墙周长6157.7米,高为6-10米;墙外筑护城壕,深、宽各1丈。城门共有6座,各城门外曾设吊桥,瓮城上筑重檐歇山顶城楼;四周各有角楼一座;四面墙体,每隔60米,筑观敌楼一座,整个城墙上共有72座观敌楼。传说,城墙上有垛口3000个,观敌楼72处,是按孔夫子的弟子3000、贤人72的数字修筑的。城墙历经了600余年的风雨沧桑,至今仍雄风犹存。在城东南墙顶文庙正南筑有魁星楼和文昌阁(现不存)。翁城,平遥古城素有“乌龟城”之称。平遥城墙,墙体内填土夯实,外周青砖砌裹,顶部铺砖排水,城墙四角,各建角楼,东南角还建有奎星楼一座。平遥城墙,东西设有城门两道,每道城门都突出在墙体外部,有里外二门,呈瓮形。由于瓮城共有6座,这就形成“乌龟城”之说。人们认为:南北两门象头、尾,东西四门象四只脚。南门,里外两门直通,象龟的头部向外伸出,正好南门外有两眼水井,人们将两眼水井喻为乌龟眼睛。北门的外门形状向东弯曲,又似龟尾东甩。东西四门,分别向头的方向弯曲,犹如乌龟四脚爬行。古市楼位于平遥古城南街,这里也是全城的中心。因楼下有一口金井,故此楼又名“金井楼”,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现存市楼为清式格局,高三层,木结构,屋顶覆有黄绿色琉璃瓦,造型优美、装饰精巧。楼下还有数座清代石碑,价值不菲。古市楼横跨南大街,在楼东南侧有砖阶木梯可以直达第二层,登楼可俯览全城风景。整个城池以市楼为中心,由城墙和各大街小巷组成一个庞大的八卦图案,如此构思巧妙、设计严谨、形体完整的城池,加上城内的古寺、市楼、街道、民宅,向世人展现了传统的文明和文化。

平遥古城内的街道、商店和民居都保持着传统的布局与风貌。街道呈十字形,商店铺面沿街而建。铺面结实高大,檐下绘有彩画,房梁上刻有彩雕,古色古香。铺面后的居民宅全是青砖灰瓦的四合院,轴线明确,左右对称。整座古城呈现出一派古朴的风貌。明清商业古街位于平遥古城的南大街,该街是古城文化遗产的精华之一,地处古城中心,是古城对称布局的轴线。平遥古城以南大街为轴线,古城最高建筑市楼为轴心,形成“左祖右社”、“左文右武”、“文武相遥”、“上下有序”的对称布局,明清街在古城中的位置十分重要,750多米长的古街上,荟集大小古店铺78处。早在上个世纪,由于平遥商业繁荣,门类齐全,信誉卓著而享有“小北京”的美誉。明清街上有票号、钱庄、当铺、中药店、绸缎庄、杂货铺以至扇子、灯笼、戏装铺等等,几乎包容了商业的所有行当,经过几百年风雨荡涤,依然难以湮灭优秀传统文化的光彩。漫步其间,明清风韵的字号门市互连呼应,足见当时商业之兴旺、街市之繁华。明清商业古街是晋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进行商业“鏖战”的“古战场”,是我们了解晋商、研究晋商的活标本,同时也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传统民居是平遥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存3797处,其中保存完整的有400余处。这些传统民居大都是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多为二进四合院和三进四合院,建筑布局严谨,轴线明确,左右对称,主次分明,轮廓起伏,外观封闭,大院深深,配以精巧的木雕、砖雕和石雕,配以浓重乡土气息的剪纸、窗花,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达到使用功能和建筑艺术的完美统一。处于深巷高墙下的传统民居的最大特点就在于砖拱窑洞和木构瓦房的有机结合,依托传统民居开发为客栈,能让人远离大都市的喧嚣声,享受窑洞里冬暖夏凉之美感,在悠闲的生活情趣中,了解宅院主人昔日的豪情富庶,品位民宅建筑的风情魅力,感受古城悠久深邃的文化底蕴。

出古城北门有镇国寺,它是古城的第二宝。镇国寺位于山西平遥县城北15公里郝洞村,寺区杂树成荫,院内龙爪槐两株,形如伞盖,盘曲臃肿,饶有古趣。始建于五代北汉天会七年(公元963年),明清时寺庙颓败,嘉庆二十年(1815年)照原样重修万佛殿。寺分前后两进院落,布局严谨。山门内塑天王四躯,亦称天王殿,左右钟鼓二楼对峙。前院北向佛殿,东西两碑石碑二十余幢,多记载寺史。后院东为观音殿,西为地藏殿,正面为三佛楼。除观音殿外,各殿塑像俱存三佛楼内还保存有明代壁画。万佛殿及其殿内塑像为五代遗物。宽深各三间,平面近方形,殿顶单檐歇山式,出檐深远,斗拱总高超过柱高的三分之二,颇为罕见。殿内梁架施六椽伏两层,上设四椽伏和平梁,形制古朴,手法规整。殿内佛坛上塑有佛、第子、菩萨、金刚、供养等像十一尊,面形丰润,身躯微曲,仍具五代特征。

古城的第三宝是位于城西南的双林寺。原名中都寺,在平遥县城西南的桥头村北侧,距平遥城约6公里。双林,系释迦牟尼“双林入灭”之说。该寺修建于北齐武平二年(公元571年)。寺内10余座大殿内保存有元代至明代(公元13~17世纪)的彩塑造像2000余尊,大的可达3、4米高,小的只有几十厘米,每尊塑像都是形神俱备,艺术价值极高,尤为难得的是这样数目庞大的彩塑,竟能完好保存至今。被人们誉为“彩塑艺术的宝库”。双林寺外观来看是一座城堡式建筑,寺四周筑有夯土墙壁,寺在当中。全寺布局完整,共有十座殿堂,三进院落,西为庙院,东为经房、禅院、僧舍,中轴线上依次有天王殿、释迦殿、大雄宝殿和佛母殿。释迦殿造型简洁,寺内四壁以壁画形式展现了释迦牟尼成佛的过程。罗汉殿中18尊罗汉像是寺中彩塑的精华,18尊罗汉神态各异,表情丰富,带给人强烈的美感。清虚观位于东大街路北,原名太平观,始建于唐高宗年间,是一座道教宫观。观内保存有一些很有价值的古碑等文物,现在这里是县文物局所在地。清虚观座北朝南,现存建筑多为元、明时所建。全观共有十座建筑,前后三进院落,依次有牌楼、山门、龙虎殿、纯阳宫、三清殿、玉皇阁等建筑。三清殿内有一座元代的石碑,碑正面文字是蒙文,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在龙虎殿内塑有青龙、白虎的神像,神情勇猛、体态完好,是元代塑像中的精品。除此之外,观内还存有唐、宋、金、元、明、清各代大小碑碣二十余通。

平遥是中国古代商业中著名的“晋商”的发源地之一。清代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在平遥诞生。三年之后,“日升昌”在中国很多省份先后设立分支机构。19世纪40年代,它的业务更进一步扩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当时,在“日升昌”票号的带动下,平遥的票号业发展迅猛,鼎盛时期这里的票号竟多达22家,一度成为中国金融业的中心。

日升昌票号是中国第一家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开中国银行业之先河。日升昌票号成立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由山西省平遥县西达蒲村富商李大金出资与总经理雷履泰共同创办。总号设于山西省平遥县城内繁华街市的西大街路南,占地面积1600多平方米;分号达35处之多,遍布全国。大中城市、商埠重镇。日升昌票号以汇通天下闻名于世。日升昌票号创立之后,继有祁县、太谷富商大贾竞相效仿;后有南方票号崛起,从而形成了全国性的金融网络,对清末民初商业贸易以及近代工业的发展起到了重大进作用。日升昌票号旧址于1995年开始大规模开发整修,1995年12月,日升昌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被辟为“中国票号博物馆”。

 ●文化遗产价值: 

平遥古城是保存完整的历史名城,也是中国古代城市的原型。古城池总面积2.25平方千米,至今还居住着4.2万城市居民,基本保持着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的历史风貌。

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782年),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自公元前221年中国实行“郡县制”以来,平遥一直是作为“县治”的所在地,延续至今。这是中国最基层的一级城市。现在保存的古城墙是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扩建时的原状,城内现存六大寺庙建筑群和县衙署、市楼等历代古建筑均是原来的实物。城内有大小街巷100多条,还是原来的历史形态,街道两旁的商业店铺基本上是17—19世纪的建筑。城内有3797处传统民居,其中400多处保存价值较高,地方风貌独特。

独特而丰富的文化遗存 平遥古城自有筑城活动以来,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保留的文化遗存数量多、密度高、跨度的时间长,是被誉为“中国古建筑宝库”的山西省范围内的一个“文物大县”。平遥古城众多的文化遗存,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城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形式、施工方法和用材标准,也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艺术进步和美学成就。

汉民族的传统文化特色 平遥古城是按照汉民族传统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建设起来的城市,集中体现了公元14至19世纪前后汉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色,对研究这一时期的社会形态、经济结构、军事防御、宗教信仰、传统思想、伦理道德的人类居住形式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完整的古代民居群落 平遥古城自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重建以后,基本保持了原有格局,有文献及实物可以查证。平遥城内的重点民居,系建于公元1840~1911年之间。民居建筑布局严谨,轴线明确,左右对称、主次分明、轮廓起伏,外观封闭,大院深深。精巧的木雕、砖雕和石雕配以浓重乡土气息的剪纸窗花、微妙维肖,栩栩如生,是迄今汉民族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居民群落。

发达的金融城市 平遥古城在19世纪的中后期,是金融业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是当代最有影响的票号总部所在地和金融业总部所在地和金融业总部机构最集中的地方。一度时期。曾经操纵和控制了中国的近代金融业。平遥古城在票号兴盛的100多年时间中,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产生过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