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中文名称:秦始皇陵
●英文名称:mausoleumofthefirstqinemperor
●批准时间:1987.12
●遗产种类:文化遗产
●遗产遴选标准: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v)(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毫无疑问,如果不是1974年被发现,这座考古遗址上的成千件陶俑将依旧沉睡于地下。秦始皇,这个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殁于公元前210年,葬于陵墓的中心。在他陵墓的周围环绕着那些著名的陶俑。结构复杂的秦始皇陵是仿照其生前的都城——咸阳的格局而设计建造的。那些略小于人形的陶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
●概况: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的陵墓,位于中国北部陕西省临潼县城东5公里处的骊山北麓。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秦始皇陵与其它的皇陵方向不同,是坐西朝东,因为秦时以西为贵。秦始皇的祖先及太后的陵园在今临潼县以西的芷阳一带,作为晚辈的秦始皇也只能埋在芷阳以东了。再加上战国时代秦国处在几个强国的西部,秦王赢政把陵墓朝东建造,表示一定要征服东方六国的决心和威镇东方的信心。秦陵南依骊山,北临渭水,雄伟壮观。据《汉旧仪》记载:"骊山其阴多金,其南多美玉,曰蓝田。故始皇贪而葬焉。"以盛产蓝田美玉和出产黄金的风水宝地骊山做为长眠这地,正是中国古代帝王贵族事死如事生的体现。秦始皇陵原名“丽山”或“郦山”。据三国时人说:“坟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余”。经折算,高合一百二十多米,底边周长两千一百六十七米有余。上面种草植树,确实很象是一座山。北魏时伟大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公元466或472?-527年)说,因为始皇陵所在地区的地质多砂石,缺乏纯净的黄土,就从陵冢东北五里的吴家寨子附近的低洼地带把土运来。这座完全依靠人工堆起来的“丽山”,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古代为了对死去的帝王举行祭祀,往往在墓旁建造寝庙。在庙内放置死者的衣冠、牌位,又围绕陵墓建筑城垣,以备守护,这就是所谓的“园寝”。这种设园建寝的制度也是从秦开始的。秦始皇陵的特别之处是它筑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着都城的皇城和宫城。陵冢位于内城南部,呈覆斗形,现高51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据史料记载,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许多奇异珍宝。秦陵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现已探明的有400多个。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十三岁(公元前246年)即秦王位,即位后不久,就在郦山开始营建陵墓。统一天下后,又从全国征发来七十多万人参加修筑。直至秦始皇五十岁死葬时(公元前210年)还未峻工,秦二世时又接着进行了两年,前后费时近四十年,真可谓工程浩大。”
《史记》中,对陵的地宫及陈设也有记述。地宫极其深邃而坚固,它不但砌筑上“纹石”,堵绝了地下的泉流,而且还涂有“丹漆”,起到了防潮的作用。墓中建有宫殿及百官位次,放满珠玉珍宝,燃烧着用人鱼膏(据说是一种四脚鱼,似人形,生活在东海中)做的蜡烛,永久不灭。设有防备盗墓而自动发射的弩机暗箭。灌注水银,如同江河大海围绕,机械转动,川流不息。上面象形日月天体,下面象形山川地理等等。实际上是一个被搬入地下的人间世界缩影。还据史载,秦二世在埋葬秦始皇的时候,下令始皇宫内的宫女,凡没有子女者,都要殉葬;为了防止“泄密”,凡参加修造墓室的工匠,不待他们出来,就封闭墓门,活埋在陵墓里。
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秦陵陵园东侧1500米处。197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沉睡在地下两千多年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投进了一缕阳光。兵马俑坑位于陵东1000米处的东大道北侧,这是一处旨在拱卫陵墓而模拟陈兵的俑坑,共有4个坑,组成一个显示秦帝国军事实力的整体,总面积25380平方米,除4号坑是未建成就废弃的空坑外,其他3个坑均埋有大量的武士俑、木质战车和陶马、青铜兵器、车马器。俑坑是坑道式的地下土木结构建筑,后来经过火焚或人为破坏,尽管坑内人仰马翻,焦痕累累,但经考古发掘,终于将当时的庞大军容复原出来。
一号坑是一个由步兵和车马组成的长方形矩阵,估计有手执各类兵器的武士俑6000件左右,拉车的陶马约160匹,战车约40乘。前廊有三列横队的袍俑204尊,其中除3名手执长兵器的甲俑外,余皆持弓弩,并有2柄吴钩,组成矩阵的前锋;南北两侧的边洞和后廊各有一列向外站立负盝持弩的甲俑,组成矩阵的两翼和后卫,用来对付敌人的截击和包抄;中心部分则是由战车和随车甲俑群间隔排列组成的面向东方的阵之主体,战车成员有三,包括御车、指挥和车士。车上配备有钟、鼓和弓弩、矛等,车后的甲士多手执戈、矛、戟、铍等长兵器。
二号坑作为曲尺形结构,实际上由弩、车、兵、骑等4个兵种单独或混编、练射的营地。军阵编列形式科学严谨,独具特色,估计包括有木质战车89乘,陶质车马356匹,鞍马116匹、陶俑939尊,其中鞍马骑兵俑、跪姿射俑等为其所独有,是研究秦代军事编制的难得而生动的形象资料。
三号坑是秦俑阵营指挥机关的所在地。其正面停放一乘面东具有华盖的乘车,后随戴长冠的甲俑4尊。在南北两侧室里分别布有夹道而立的甲士64尊,手执长殳,是"帷屋"内的侍卫。
这些秦俑不但场面宏大,个体众多,而且制作之精也是空前绝后的。古代雕塑家运用娴熟的手法,赋予这些秦俑不同的年龄、经历、性格和精神风貌,革带、发式、行縢、靴履等细部被处理得一丝不苟,使整个俑群寓动于静,给人们千军竞发的意境,令俑坑气势磅礴,沉雄凝重,爆发出震动人心的力量。陶马的造型亦十分精彩和成功,马的身体浑圆,腿部筋腱突出,四下开张。马头方正,棱角显露,两耳直竖,前额分鬃,双目圆睁,似乎跃跃欲行,动感十分强烈。
秦俑、陶马表面均经悉心彩绘。俑手和脸为粉红色,衣服的袖、领为绿色、赭石色;长襦有绿、蓝等色;皑甲的甲片为黑色,边接甲片的线是红色的。马为棕色,马眼为白睛黑瞳,马牙为白色,口舌红色。整个色彩以冷色调为主,显得庄严肃穆。
秦陵区另一处惊人的发现为彩绘铜车马。1980年在陵西侧发现,两件车马埋在地下七、八米的坑内。其中的铜立车长225厘米,为驾有四马,上竖伞盖。铜御手俑立于车上,双手揽辔,车上配有弓弩、盝矢和盾牌。另一件铜车通长达317厘米,车厢以箱板围成车蕃,蕃上覆有椭圆形篷盖。车蕃前和两侧留有窗牖,后面辟门。此种车是周代兴起的"安车",是专供王公、贵族及老人乘坐的,秦时又称作辒辌车。此车共计用零件3462个,重1241公斤,在古代金属器中是罕见的。这两辆车以白为底,彩绘变体龙凤和几何图案,形成"白马素车"的基调,表现了宫廷的銮舆制度和它的华丽隆盛。
秦陵兵马俑的发现,轰动了世界考古界,被视为由埃及金字塔、古巴比伦空中花园等世界七大奇迹之外的又一奇迹。观览这些在地下沉睡了两千年的陶制战阵,把人们的思绪仿佛引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剑光映日,戈矛碰撞,战马嘶鸣,杀气腾腾的战场……
●文化遗产价值:
世界最大帝陵之一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实际上它是一座豪华的地下宫殿。
世界第八个奇迹
外国元首、学者参观秦俑博物馆后认为,秦俑坑的发现,不仅在我国,而且也是世界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可以说是世界第八个奇迹,它可以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腊雕塑相媲美,公认它是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
震惊中外的考古发现
1974年,中国考古工作者把沉睡千年的7000多件陶捅发掘出土,被认为是古代的奇迹,是本世纪最壮观的考古发现。秦兵马俑,无论在数量上、质量上,还是在考古发现上,都是世界上所罕见,它对于深入研究公元前二世纪秦代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和艺术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材料。它既是中国人民的艺术珍品,又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文化遗产。
古代泥塑艺术的宝库
秦始皇兵马俑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而塑造的,艺术手法细腻、明快,手势、脸部表情神态各异,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显示出泥塑艺术的顶峰,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添光彩,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 上一篇: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
- 下一篇:古国的祭礼——侯马西高祭祀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