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保护: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谈红河哈尼梯田成功申遗
日前,在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之际,记者联系到农业部有关农业文化遗产项目负责人、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张天佐接受了本报独家专访。
记者:最近,我国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一的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请您介绍一下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以及我国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情况。
张天佐:农业文化遗产是指人类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创造并传承至今的独特的农业生产系统。这些系统具有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传统知识与技术体系和独特的生态与文化景观。今年5月,农业部第一批发布的19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包括传统漏斗架葡萄栽培体系——河北宣化传统葡萄园,世界旱作农业源头——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南果梨母株所在地——辽宁鞍山南果梨栽培系统等。
记者: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对我国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有怎样的意义?
张天佐:作为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一的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在入选世界文化遗产之前,已经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虽然世界文化遗产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均是由联合国相关机构最终评审认定的,但相对来说,具有40年历史的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在知名度方面要明显高于只有10年历史的由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同时拥有这两项桂冠,是值得我们欣喜和骄傲的。这将有助于提高人们对于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一新的世界级遗产类型的认识;有助于借鉴相对成熟的世界文化遗产管理体系,并根据农业文化遗产的特征,建立满足自身特点与要求的管理体系;有助于提高公众对农业文化遗产本身的认识,带动全社会共同关心、保护我国的农业文化遗产,尽快形成有利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良好氛围。
记者:我国作为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传统农业大国,拥有悠久独特的农业文明和农耕文化传统,在世界范围产生了重要影响、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面临怎样的问题?当前我国农业文化的作用如何?
张天佐:目前我国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保护工作已取得了良好开端,但应该看到仍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主要体现在:认知水平还不高,许多地方还没有充分认识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及其保护的重要性,有的甚至把农业文化遗产等同于落后农业;有些地方简单认为遗产就应“原汁原味”,而忽略了农业生产系统固有的动态性与活态性;知名度的提高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有可能忽略了遗产的传承;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发展愈发使农业的比较效益降低,影响了农业遗产的保护;农村劳动力转移,使传统农业技术与文化传承难以为继等。
我国农耕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始终,是中华文化之根基,是劳动人民长久以来生产、生活实践的智慧结晶。时至今日,农耕文化中的许多理念、思想和对自然规律的认知,比如夏历、二十四节气、阴阳五行等,在现代生活中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在农村和农民的日常生活中和农业生产中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保护本民族特色、传承我国文化传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入发掘这其中的精萃和重要遗产并以动态保护的形式进行展示,能够向社会公众宣传农业文化的精髓及承载于其上的优秀哲学思想,进而带动全社会对民族文化的关注和认知,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记者:农业部和全国农业系统,近年来对我国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做了哪些工作?您对未来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有什么展望?世界其他国家的相关工作对我们有怎样的借鉴和启发?
张天佐:农业部门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已经在农史资料收集、研究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的工作,近几年来在执行粮农组织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项目中,与中国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合作,成功地把包括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在内的8个传统农业系统推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1年,农业部开始着手研究、探索国内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工作;2012年,制定了《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认定标准》,并正式在全国范围开展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今年5月,农业部确定了首批19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向社会发布,并进行了广泛宣传;近期,农业部还编印了《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书编写导则》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规划编写导则》,指导和帮助各地具备条件的传统农业生产系统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未来工作应强调对于兼具生产功能、文化功能、生态功能等为一体的农业文化遗产的科学认识,不断完善管理办法,逐步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分级管理”的体制;强调“生产性保护”对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不是保存、发展不是开发”,逐步建立农业文化遗产的动态保护与适应性管理机制,探索农业生态补偿、特色优质农产品开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等方面的途径;深刻认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紧迫性、艰巨性,探索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农业发展协调机制,区别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农业文化产业发展,特别要重视生态环境脆弱、民族文化丰厚、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农业文化遗产发掘、确定与保护、利用工作。
总体而言,我国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国际上居于领先地位。当然,其他国家的一些有益探索对我们的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例如,将农业文化遗产纳入国民旅游发展规划中,在农业文化遗产地开办市民学校,在遗产地中小学教育中纳入农业文化遗产内容,强调社区居民的参与及遗产保护利用的分享,以及较好地连接城市居民与遗产地之间关系的认养制度等。
本报记者卢毅然刘浩
- 上一篇:一分钟完全掌握古建筑常见名词
- 下一篇:允金公所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