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金公所小史
明清时期,阊门一带商市繁华,各地诸行业客商为睦乡谊、举公益、立条规、议行事、谋商利,纷纷集资择地建造会馆或公所。其中的“允金公所”,便是硝皮业中的一个著名行会组织。“允金公所”位于龙兴桥,又名“允守公所”“永宁公所”,创立于清康熙年间。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重建,清光绪十五年(1889)再重建。该公所系南京籍人在苏州从事硝皮业(后称制革业)生产的手工业行会组织。公所占地二亩左右,整个建筑第一进为戏楼,第二进为关帝殿三间,东西两侧各有一间,东首墙外有余地一块,后面基地一方。当时内立青石碑,高五尺、宽二尺,凿刻碑文记载着苏州制革业概况及当时集资建立公所的记述。可惜此碑失散于“文革”时期。那时硝皮业生产,所使用的工具乃是传统的铁制大刀。此刀形似三国蜀汉大将关云长使用的兵器“青龙偃月刀”。故硝皮制革行业历来供奉关公像。因关公又是集忠、孝、节、义于一身的英雄人物,民间还称关公为武财神。所以行业内作坊家中均贴挂关公神像。“允金公所”内立关帝殿堂,供奉关老爷塑像,亦是这个道理。另外,每年农历四月廿三日至廿四日两天,行业全体人员均要前往公所举行相关活动。内容有朝拜关公神像、办理接收学徒、学徒满师签章、店铺开业登记等等,这种行会活动称作“上行”。凡所有京帮(南京人)制革业主都会出资聚餐,观看邀请而来的戏班子唱堂会。场面十分热闹,不亚于过年。此外,“允金公所”在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日举办“兰盂胜会”。正月十三日、五月十三日、九月十三日这三天均称作是“关帝生日”。一年中逢到这几个日子,凡届开业的皮坊老板都要会聚公所,烧香敬关公并开席聚餐,以示庆贺。平时公所内则由同行中的年老体弱者照看打理。平民百姓也可前去敬香朝拜关帝神像。该公所任上会长,每年改选一次。原则上由资金较大且又有些文化的皮坊业主轮流担任。“上行”活动的日期必须要定在农历四月廿三日进行。“上行”仪式过后,那些制革经营业主的合法地位便予以承认。至于接纳收受学徒的日期并不固定。但季节炎热时属淡季,通常不收学徒,即使收受学徒,也要在中秋节至次年的端午节之间进行。其中,由于公所是“京帮”(南京)制革业的组织,因此,相关业主在接收学徒时,必须确认学徒系南京籍人。否则,到“上行”时,公所不予登记,即使满师后也不得在苏州本地帮工,更不准开业。这是一条“硬杠子”了。加入接收的学徒,必须到“允金公所”登记履行手续,这在当时称为“小上行”;“小上行”活动进行时,须缴上行费用,一般由所雇用的老板代缴,民国初期为大洋贰元。至于学徒满师后也须到公所登记履行手续,称为“大上行”,所缴费用由满师者自理,民国初期为大洋柒元贰角。经过“大上行”的相关手续程序,即成为老师傅,可在老板店内帮工拿工资,月收入按技术高低区别。1937年至1949年时,按米价结算,除伙食由老板供给外,一般可收米价三斗至八斗不等。当然,学徒满师并上过“大行”的,亦可自己开业另砌炉灶。但须到公所登记后方才生效。另外,亦可到其他皮坊去帮工,但须经本店坊业主同意许可。“允金公所”自建立至1951年,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岁月。它是老苏州硝皮制革行业的一个缩影。
- 上一篇:动态保护: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关键词
- 下一篇:唐代古建筑,如何一眼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