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木版年画有什么特色?平阳木版年画相关资料介绍
在山西临汾市地区,诞生了一项民间传统艺术——木版年画,它有以下特色:风格不一、形象生动、观赏性较强。那么大家可能对它的历史文化还不是很熟悉,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吧!希望大家喜欢。
平阳木版年画相关资料介绍一、发展历程1、溯源平阳木版年画是伴随着年节民俗而产生的一个大众文化品种。早在宋金时,山西的平阳(今临汾)、绛州就是中国木版印刷的中心,曾诞生了大量的经典性年画作品,成为民族文化的符号。清末时,由俄国探险家科兹络夫于1908———1909年从古西夏王朝甘肃黑成子(今内蒙古额济纳旗)旧遗址古塔巾发现的两幅木版年画,一幅是《关公图》(又名《义勇武安王》图),是出自平阳徐家刻印的;另一幅是《四美图》(又名《随胡窈窕倾国之芳容》图),是出自平阳姬家刻印的。从“义勇武安王”的封号推断,有专家确定为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加封关羽为义勇武安王,此图刻印时间当在北宋末金初。黑水城遗存木版年画是20世纪中国古代文献的第三大发现,证实它是中国最早的民间木版年画。《中国古代印刷史》称它为版画,为“民间招贴画(年画)的始祖”,它比被国外收藏家赞誉为“东方智慧的结晶”、开创5000余年的陕西凤翔木版年画、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历史都早。2、发展宋朝灭亡以后,元代统治者强迫许多印刷工人从南方迁到平阳,使这里成为印刷工业的中心,从而产生了平阳木板年画。平阳木板年画艺术在元、明、清时期得到广泛发展。平阳木版年画,在明末清初是极盛时期。当时,那里的年画远销华北、西北、内蒙以及东北等地。仅临汾城内,就有益顺画店、德隆画店、兴昌画店等;洪洞县城内的瑞兰斋天泰成画局、曲沃县的同成纸局,常年雇用很多工人印刷木版年画。
农村,印制的自制木版年画更是遍布各地,每年腊月,晋南各县城乡集市上,设摊摆画,卖窗花,卖对联,处处皆有,颇为兴盛。3、衰落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占领临汾,平阳木版年画大受破坏,临汾河西襄汾、新绛一代木版年画作坊多被烧毁几乎绝迹。全国解放后,民间年画作坊恢复极少。平阳木版年画的“元气”始终没恢复过来。二、制作工艺平阳木版画的制作需要三个环节,一是刻制木版,二是染色套色,三是印刷。临汾一带的木版画多使用枣木做刻版,用麻纸印刷。在成图过程中,有完全的木版刻印,也有少量的用手绘。三、艺术特色晋南盛产麻纸,枣木甚多,是木版印刷的理想材料。历代不仅官府在这里设置出版机关,私人开设书坊也很多,木版年画也就成为平阳人的一种行业。元、明、清是平阳木版年画的鼎盛时期,印刷的品种也越来越丰富。除了年画外,还有中堂、屏条、拂尘纸、灶君、门神、天地神以及窗花、灯花等等,多种形式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多方面需要,形成了五彩缤纷的彩印艺术世界。
平阳木版年画有三大特征:一是宗教神画多。作用之一是驱邪镇宅。如秦琼、尉迟恭门神画和钟馗年画等;作用之二是降祥纳福。如供奉灶神、财神、天地神、福禄寿三神等等;二是戏剧人物画多。晋南是中国元代戏曲(元杂剧)的发祥地,商家迎合当地人民群众喜爱戏曲的口味,把戏曲和美术融合为一体,在表现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的同时扩大自己的销售;三是民俗画多。过年过节,年年有余(鱼),人们图的是一个吉利,工艺美术家创作出“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四季平安”等年画以及供人观赏的中堂“四季美人图”、“麒麟送子”、“吉庆有余”等民俗年画,使年画深深地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因此,山西平阳木版年画不但是民间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而且在中国绘画史上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研究华夏文明史极其宝贵的艺术珍品。平阳木版年画在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上,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延伸,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表现力。平阳木板年画,不受自然现象、客观文物的约束,而是采用集中概括、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运用注重人物传神、象征寓意的手法,力求使画面完整、造型夸张、形象生动、主题突出、装饰性强。在色彩运用上不受自然光色的局限,注重色彩的对比,艳丽、明快,给人以豪放、健康、洒脱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