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山东杨家埠木版年画有什么特色?山东杨家埠木版年画简述

如果你对木版年画有一定了解,那么杨家埠木版年画就比较眼熟了,它可是被称为木版画三大产地之一,所以就下来,我们就来系统的来介绍杨家埠木版年画,看看它发展到现在,经历了什么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一、杨家埠木版年画简介明代洪武年间,杨家埠木版年画已初具工艺基础。明代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以后,杨家埠先人先后创立了恒顺、同顺堂、万曾城、天和永四家画店。建于明崇祯十三年的“吉兴号”年画作坊,面积239.4平方米,房屋11间,保存完好。从明代到清初,依靠年画业发展的画店有同顺堂、吉兴、太和、公茂、恒顺等。明末,因战乱遂遭破坏。清代前期,年画又得以恢复和发展。又有万顺、公兴、公义、公泰、永盛等30余家画店大量进行年画生产。清代乾隆年间,是木版年画商品化高度发展的繁荣昌盛时期。在此后一个半世纪里,杨家埠年画曾以品种多、规模大、销售范围广而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年画三足鼎立,成为名嗓一时的中国民间三大画市之一。此时画店纷开,仅西杨家埠由杨氏一家开设的就有82家。清代咸丰年间杨家埠年画达到辉煌期,画店百家,画种上千,年画产品行销大半个中国。清末民初,木版年画开始“以变图存”的革新。大顺画店的杨九经代表革新者的要求,创立了东大顺画店。

二、制作工艺杨家埠年画的制作工艺别具特色。艺人首先用柳枝木炭条、香灰作画,名为“朽稿”,在朽稿基础上再完成正稿,描出线稿,反贴在梨木版上供雕刻,分别雕出线版和色版。再经过调色、夹纸、兑版、处理跑色等,手工印刷。年画印出来后,还要再手工补点上各种颜色进行简单描绘,以使年画显得自然生动。杨家埠年画生产分绘画、雕刻、印刷、装裱等几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极为精细准确。做法是先将画稿勾出黑线稿,贴到刨平的梨木或棠木板上,雕刻出主线版。待印出主线稿后,再分别不同颜色,刻出色版,套色印刷,最后修版装裱而成。

三、艺术特点杨家埠木版年画按照农民的思想要求、风俗信仰、审美观点、生活需要逐步发展完善,形成了自己古朴雅拙、简明鲜艳的风格。它植根于民间,装饰于节日,长期以来起着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反映人民美好愿望,美化人民节日环境的作用。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艺术特征为:不受自然的约束,以丰富的想象力,概括、浪漫主义、象征和寓意的手法表现主题;构图完整、饱满、匀称;造型夸张、简练、粗犷、朴实。制作年画时,艺人首先用柳枝木炭条、香灰作画,名为“朽稿”,在此基础上再完成正稿,描出线稿,分别雕出线版和色版,手工印刷。年画印出后,再手工补上各种颜色并进行简单描绘,使其更加自然生动。

[page]

四、题材作品杨家埠木版年画按张贴部位可以分为:门神类、炕头画类、窗帘画类、中堂画类、实用年画、条屏画类等。按题材分类,有祈福迎祥年画、辟邪保安的神像、吉祥年画、风俗年画、生产劳动题材年画、小说戏出和神话传说年画、山水花卉、珍禽瑞兽年画、时事幽默、百戏娱乐的年画等等。

五、传承保护新中国建立后,因战乱而一度萧条的杨家埠木版年画重新焕发了生机。1951年和1952年,华东局文化部与山东省文化局先后两次派人对杨家埠年画进行全面调查,先后创作了22幅年画,对继承发展杨家埠年画提供了新的经验。之后,不少专业美术工作者倾心于杨家埠年画的创作。在传统工艺基础上吸收了历史和现代的制作方法,将杨家埠年画提高升华,并对其进行挖掘、整理、创新,创作了大量新画。2006年5月20日,杨家埠木版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小结:它的画有一个直观的特点,就是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制作工艺精湛,其年画已经销往了海外,名誉全球。但是在发展中,也有一些问题出现了,第一是年画创意不够,比较单一,第二是人才储备不够,掌握的人很少,这都是要我们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