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纪清远的绘画特点有哪些?纪清远作品介绍

浅浅温情的笑容、清秀俊朗的外表、平静温和的性情,纪清远留给人们的印象即是如此。

最是那儒雅的气质,衬托出平凡中的不凡;最是那不动声色的笔触,渗透着非凡的气势;最是那形神兼备的描绘,勾勒出一个又一个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人。观其作,品其人,读其文,听其言。我相信了相由心生,境随心转。纪清远的眼中永远闪烁着神采奕奕的光芒,而嘴角那不变的笑容,忽略了俗世的无奈与坎坷。眼界即是心界,面相即为心相。

与他交谈,是一种轻松,是一种休息,是一种大都市中闹中取静的享受。在这燥热的炎炎夏日,我走进了纪清远的清远画境……

从小到大,光环与幸运就一直围绕着纪清远。他儿时学习成绩优异,是老师和家长眼中的骄子。长大后,二十几岁时,他就有幸得到蒋兆和先生的教诲,成为了蒋先生的入室弟子。他是清代大学者纪晓岚的六世孙。身为名人之后,他必定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和宠爱。纪清远可谓集天赋、天宠、天资于一身。

《作家浩然先生》

《长城子孙》

而这些都没有令纪清远骄傲与自满,反而让他对自己的要求变得更加严格。尽管起点很高,可他从未想过走捷径,而是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让自己对得起这些“光环”的照耀。

“我要画出真正的人物画”

人物画的创作难度极大,必须经过一系列的专业训练,尤其是对“结构”的掌握要求极高。站在水墨人物画前看画的每个人都是“专家”,因为,人物画是最敏感的,人们太熟悉画中的内容了。“似”与“不似”并非作者“解释”出来的,而是以人们基本的审美能力就能分辨出来。这点不同于山水画与花鸟画。

蒋兆和先生主张“为民写真”。这也是蒋先生的人物画之所以深入人心的原因。只要是真心、真情,每一次创作就是写下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悟,就必然与人们产生共鸣。这共鸣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蒋先生一生创作了大量反映真实社会生活和劳苦大众的作品。在蒋兆和的《流民图》面前,曾经有多少人激动得流泪。

纪清远深受恩师蒋兆和先生的影响,除了注重文人写意笔墨的独立性的情趣外,他的作品还体现了人性化、人文化、全民化,最终融入了世界的大文化。同时,他沿袭了蒋先生的创作手法,将西方写真写实手法转移到中国画中,再加入西画的素描,将明暗对比手法融入人物造型中。

[page]

纪清远善于观察身边的人和环境,随时随地发现打动内心的素材,并很快把他们用画笔描绘出来。“曾经在黄土高坡看到一个羊倌,形象鲜明,具有强烈的当地特色。于是,我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想要将眼前的这幅画面创作出来,但是由于时间紧张,不能停留过久,不得不先用相机拍摄下来,但是一回到画室,我就迫不及待地将这幅画创作出来了。”看纪清远的作品,分明觉得他所画的就是我们生活中的身边人:抱孩子的村姑、耕田的农民、抽烟袋的老人、路边玩耍的孩子……

纪清远努力通过画笔塑造生活中的老百姓。他认为,艺术不能完全脱离社会生活,也不能完全讲究形式,要强调时代特征与“人民性”。艺术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纵观中国的书画史,现实题材的作品对社会乃至时代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纪清远说:“我是人物画家。我要画出真正的人物画。”

画家必须融入社会

走近纪清远,发现他的内心世界和生活都极其丰富。纪清远对研究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研读中国的政治文化的演变过程,并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同时,他对诗词歌赋有着不俗的造诣,闲时还能做上几首。京剧更是他多年来不变的爱好……

这些爱好并没有填满纪清远的业余生活。除了创作以外,他还参与了很多社会活动,并且担任重要职务。

54岁时,他破格被北京市政府聘为文史研究馆员,并担任《北京文史》的副主编,负责书画版的主编工作。同时他还是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职工书画协会副会长、西城区文联副主席……但在这些社会工作中,他最看重的是中国美术家协会蒋兆和艺术研究会的工作。他任研究会的秘书长。“这是一个强调学术而非商业性的组织。我们要高举蒋先生的艺术旗帜,团结当代优秀的人物画家,体现中国水墨人物画的真谛,从美术方面体现出‘民生’的理念,为人民创作出具有时代特点的优秀的人物画作品。”

面对众多的社会活动,纪清远也有所选择。在保证创作时间的前提下,权衡取舍。“我认为,自己不应只是一个普通的画家。要想做出更大的成就,绝不能眼前只盯着画画一件事,特别是人物画家,必须融入和体验社会,才能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作品。”回顾过去,很多画家也都承担着繁重的社会工作。一个画家的成熟是多方面综合的体现。见识广一些,经历多一些,他的创作也将更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