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东的画和“第三只眼”
▲刘小东作品《力五上夜班白天睡不着》。(资料图片)
刘小东深圳商报驻台记者侯丽华摄
以画家刘小东返乡创作“金城小子”系列画作经历为内容,由侯孝贤策划、弟子姚宏易跟踪拍摄的电影纪录片《金城小子》,上月荣获台湾第48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奖。
知名画家刘小东去年用4个月时间在家乡辽宁金城作画,入画的对象大多是他少年时的老友。这些回乡时的创作油画集结成“金城小子”个人展览,12月17日在台北诚品画廊展出2个月,这是刘小东自2002年以来在台湾举办的第六次个展,也是刘小东历年最大规模个展。
刘小东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在中国,从三峡、青海、西藏到辽宁老家金城镇即将倒闭的国有工厂,刘小东一直关注着这些能高度反映社会变迁的地域。对于17岁离乡到北京学艺术的刘小东说,30年后再次回到故里,画亲人,画朋友,感触颇多。
“流浪儿”返乡自我寻觅
刘小东的老家辽宁省金城镇,曾是中国第4大造纸厂的所在地,刘小东的父母都曾在那儿工作。而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这个小城镇也面临和其他地方相似的问题。
“每个城市都趋同,这让人感到无聊,因为生命变得单一。在城市化面前,抒情不抒情都挺无力。”刘小东说自己是从“酸文人”的角度批判城市化,而事实上越是边远的地区越是积极地拥抱城市,“当知识分子想让未被开发的地方保持生态平衡时,这些生态平衡的地方却在热烈盼望公路、超市、抽水马桶。”在这样的现实面前,他并不奢望用绘画去改变什么,而只是为人们提供思考,他也偏爱到边远的城镇画画,因为从操作角度,“小镇能反映社会变迁的信息量最多,比纯粹的大都市和完全的原始部落更为缤纷”。
刘小东返乡的更大原因是“乡愁”,是在城市化洪流中家乡变化引发的内心触动。“家乡是我心中最安定的部分,当它发生变化时,触动得更深。”刘小东说行走四方的绘画是横向观察生活,而“回家是纵深地寻找自己”,在亲情和友情这些年少时基本的情感中发掘人生深层的意义。他说:“年少时每个人都有抛弃故乡、父母的心理,急着将自己放逐为流浪的孤儿去面对这个世界。但随着年龄增长,回过头去看,走过的路成为创作前进的动力。”
曾担心友谊被艺术利用
画作中的人物包括刘小东初中参加社团“武术班”结识的8位好友,情谊维持至今。他说自己对朋友的印象原本“速冻”在青少年时代,那时他们在一起玩,也看不惯成年人的世故与庸俗。而30年后他与好友都步入中年,在刘小东最初看来,朋友们身上出现了他们过去所不齿的成年人模样。这成了他作画一开始最难克服的情感关。
刘小东说:“大概是因为近乡情怯,两个世界中的生活被糅在一起,我最初担心友谊是否会被艺术利用,是不是维持为纯粹简单的感情更好。但与大家接触一段时间后就舒心了,他们被我画的时候,其实没考虑那么多。”
作品《力五上夜班白天睡不着》画朋友力五在家瞪着电视的神游模样,这是刘小东在金城画的第一幅作品。他形容绘画过程“磕磕绊绊”,尽管这种心情不太好受,但反映到画笔上,磕磕绊绊造成涂涂改改,“对绘画是好的”,因为涂改间产生了更多的信息量。随着时间推移,“与朋友们接触得多了,又慢慢找回青涩时他们每个人的样子”,刘小东打破自己内心的顾虑。
4个月间,刘小东在金城创作油画、陶瓷和纸上作品约70件以及日记200多篇。多个艺术门类的“混合表达”一直是刘小东创作显著特色,这位依托“现实主义”为创作基点的艺术家认为,人和人的关系构成了社会,同时人也只有在社会关系里才能够成立,“像锁链一样脱不开所有的环节”。
“第三只眼”介入绘画世界
尽管刘小东透过饱满、刚健的绘画语言展现儿时玩伴、年迈的父母和老家,但对他来说,绘画仍不足以充分描绘现实。他曾有过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失败的经历,或许正因为此,使这位画家至今也有浓厚的“导演情结”。
刘小东一度画电影,1995年他画的《儿子》就取材自张元的同名电影。他称电影为“第三只眼”,他将画布拿到三峡去画,在创作《三峡新移民》等作品时策划纪录片《三峡好人》。2010年5月12日,刘小东把画布拿到北川老县城,“第三只眼”是王小帅名为《等待》的影片。这次他回到金城画家乡,第三只眼是纪录片《金城小子》。
刘小东说:“小城镇被大城市吞没,整个城市化进程非常凶猛,个人的命运价值都受到新的考验。我退到家乡的角落思考这个问题,有一次我想到台湾的侯孝贤导演,我想请他帮忙拍纪录片,通过电影导演的眼睛记录下这一切。”
由侯孝贤策划、其弟子姚宏易为“金城小子”个展拍摄的同名电影纪录片《金城小子》,11月底荣获台湾第48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奖。刘小东说,两位台湾电影人将他们的仁爱之心与平等对待生命的态度带到了金城,而金城人民热情、直接的性格也深深感染了远道而来的客人。
“第三只眼”这次也出现在台北的展览现场,展厅内的一块投影幕滚动播放浓缩为5分钟的纪录片《金城小子》,这是导演将纪录片剪辑制作的展览版,让参观者更充分了解刘小东在金城的创作与生活。
“将作画过程中的经历也一并呈现,是希望这些过程能启发普通观众回想自己的生活。”刘小东说,如果这场以多种艺术形式共同构建的“开放展览”可以令观众从展览中看到自己的生活和境遇,就达到了“展览的最高效果”。
“越来越老实”地描摹现实
这场展览上有一幅特殊的作品《打卵儿》,画的名字是小时候的一种游戏。这是一幅三米乘以四米的大画,画只完成一半,中央有几道拦腰撕裂的切口。刘小东解释说,当时他们在户外架了座画棚,喝醉的男子开着卡车反复冲撞,画棚与画作毁坏。“警察按章办事,问我损失多少,5000以上可以判刑,我说要是2000万以上呢?他愣了愣说,7年到无期吧。”他不想因为一张画让人坐牢,只好说“零损失”。
2008年刘小东的《温床NO.1》拍卖价是5712万元。
这意外让“金城小子”的创作提前结束。刘小东说这本来可以形成整个展览中最好的作品,但“生活偏偏不让我将这幅作品完成”。
“金城小子”展览中有幅刘小东的自画像,他当时脸上动了个小手术,在敷药休养时无事可做,就画了这样一幅作品。“梵高有张将耳朵包扎起来的自画像,我想试着通过这样的作品去表现画家与画家的交流。”在《金城小子》纪录片中,刘小东说,如果没有历史,将不知如何下笔,但是如果将历史“为你所用”,当你用笔和颜色把世界交代清楚时,就可以在鲜明的态度中获得穿透力,走出一点点自己的样子。“我现在越来越老实。”他说。(深圳商报驻台记者侯丽华)
刘小东其人
刘小东,1963年生于辽宁省,198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在该校油画系任教。刘小东被誉为中国最杰出的当代画家之一,多年来,他带着笔、颜料和布,足迹遍及日本、泰国、美国、意大利、古巴等国以及中国内地和台湾,踏踏实实地在各地写生。他以敏锐的双眼捕捉当下现实中的个体生活形态,反映出青春的稍纵即逝、都市化的影响、社会经济的变革和大时代的变迁。
刘小东获邀在世界各大美术馆展出其作品,他的作品也被广泛收藏。他也涉猎电影,参与策划的《三峡好人》曾获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纪录片《金城小子》获第48届台湾金马奖最佳纪录片。
- 上一篇:京剧的“骂戏”
- 下一篇:刘明亮:画里少了佛像禅意没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