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黄鸿仪解读成忠臣的水墨抽象画

中国画,今天更多的人称之为“水墨画”,它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以独特的美学意境和艺术形式自成体系。在延续传统人物、山水、花鸟在当代发展的同时,自然会源生出“水墨抽象画”这是时代发展的产物。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西艺术的碰撞、对接与互融,中国的抽象水墨一直存在一直在发展。21世纪,随着中国大国的掘起,艺术品市场也越来越红火,一个重要的问题摆在了国人面前。大国文化、大国艺术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文化艺术?是模仿照搬西方?还是走一条自己民族特色的艺术道路?“85”美术新潮时期,李小山提出的“中国画穷途末路”论在国画界掀起了轩然大波,随即“实验水墨”(现代水墨)出台,80年代末“新文人画”又异军突起,时至今日中国画的现代性仍是一个未完成的课题,而成忠臣无疑是这一领域的探索者及领军人物。

成忠臣的抽象水墨是在前人基础上融合西方色彩技巧进行的大胆革新与创造。他早年遵循恩师叶浅予的教诲“穷追古人之迹,穷通古人之法,最后达到了穷探古人之心”从而在传统上扎下深厚的根基。多年的艺术实践使他清醒的认识到中国画回归传统是死路一条,抛弃传统也是一条死路,如何在当代与传统之间找到最佳道路?在这条探索路径基础上,成忠臣立足于中国美学精神与笔墨形式,融合西方的艺术形式,使之具有新的意趣与审美境界,保持自己艺术的独立性。这种实践主要在两个方面:其一,成忠臣认为革新改造中国画的前提是离不开传统。中国画的传统是笔墨,这是中国画的基本造型元素。而中国画的笔墨离不开水和墨,水墨构成画家的用笔。中国画的表达方式是笔和纸,这是中国画不同于西方的特有形式,而笔和纸,是构成中国水墨与自然合一的先天条件。画家们正是凭借这天成妙物,构筑天章云锦般的画图。这种特殊工具表现形式,是与西方化工合成品的画具颜料大异其趣的。而我们为什么要改造中国画,是因时代在发展,中国画也在发展。我们传统的中国画太单一、太保守,千百年来中国画家被传统的所谓“修养”观念束缚了。画家们所表现的题材意境都是古人早已表现过的。是重形成技法,而轻绘画内涵和内在人文精神的挖掘与表现等积弊。这也是造成整个画坛一直延续在旧有模式上的反复翻新,而成为古人的翻版、二手货,以及食古人剩菜残羹的主要原因。

[page]

作为有超前意识和思维眼光的艺术家,成忠臣认为,中国画作为一门艺术,是人类精神与文化资源的一种积累与延续,我们应用自己的真性情去实破,去创造,去拓展一片新的艺术精神境界。为此,成忠臣在画家如林,画作如海的当今时代里,在中国水墨画探索创新中发挥了独到的建树。他以根植于中国传统又正面时代,将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创造出超越民族的新的抽象画而令世人瞩目。其二,成忠臣认为中国式的抽象艺术之路,应该走中西化的道路,即用西方的价值理念,用东方材料和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民族艺术思想和意境。成忠臣的抽象水墨画既来源于传统,又疏离了传统,既借鉴于西方艺术,又根植于当代中国画发展的独特语境中。他画中的每一根线条的墨团,或是肌理都具有中国画独特的艺术表现语言符号,它既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修养的方方面面,也诠释着他对传统美学精神内涵的多维思考。他正是凭借这种线条、墨团与墨点之间的张力关系,巧妙地转换了传统意境的内心表现。他将水与墨、墨与色、理与法、似与真、简与繁、形与意、物与境有机同构,追求天人合一,心物两忘,神形统一的超凡脱俗的格调。在抽象水墨中成忠臣吸收了西画中的光影变化与书法狂草般雄浑波折的大笔触,将泼墨与泼彩予以交合,晕染、渗化成视觉空间符号与精神空间体系,构建出不受一切艺术程式羁绊与束缚的“无法之法”,是一种“意趣天成”的诗性的自然流露。看似随意,实有神韵,正可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艺术是什么?艺术是人对自然、宇宙的一种感应、它直接源于人的个体生命深层对自然万物的深彻领悟。真正的艺术,不仅仅依赖于自然、形状的具象描写,不单纯强调造型是否写实,而是追求空间与水墨自身张力的自由世界。中国抽象型水墨画,虽说借用了西方“抽象”一词,但是它与西方的抽象主义绘画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不仅是媒材问题,而是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不同,更重要的是水墨艺术自身来自中国,是中国艺术精神所决定的。但抽象水墨又与中国的传统水墨有很大的区别,可以说断裂性的。但其文化渊源又有着必然的关联。这应该是当代抽象水墨画的品质,它是画家内心世界的表达,即对生命、对社会、对人类的真情实感的体悟。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抽象水墨艺术在中国的逐步发展与提高,也会越来越多地展现其自身的艺术魅力。现代发展史也将表明,绘画艺术从大的类别来看唯有两种:具象与抽象。抽象成为画坛主流将是无法回避的一种艺术形态变革。

作者黄鸿仪(江苏省国画院理论研究室主任、江苏美术馆专家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