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戏曲论》??初闻犬窥声 老至识分明

沉浸在广告的牛皮世界里,洒家入乡随俗,亦牛皮一下,题头篇气壮如牛,用了《戏曲论》标识!且不减我天天早起泡粥、酱菜,清肺润肠者也!

无有新的感受,焉能激发新的认识,年前越零丁洋,过恐惶滩,穿马六甲海峡,太平洋上晃荡一番,倒晃出了点对戏曲的新的感概!

托孩儿之福,上得RoyalCaribbean《海洋迎风号》,航行于公海,想赌则赌,棋牌、轮盘、沙蟹、*,应有尽有;想吃就吃,自助餐厅三四处,宴会厅堂,咖啡酒吧,蛋桶冰淇淋随意按;游泳有室内外;音乐厅堂随意起舞,端杯倚栏;更有商店、阅览、上网、图书馆;甲板上躺椅“交交关”,见老外厚书一本细读,或日光浴晒背;人来人往OK、三Q不断,到得傍晚,笔者信步游走,船员礼让三先,走到黑骨龙冬剧院,大门敞开,台上好戏不断,台下笑声连连,恰原来这剧场里少则五、六百号人己坐满,全船二千余游客来自五、六十个国家,这剧院里竟占了三分之一,在欣赏各类节目,而且天天如此,且是满载!

笔者深为感叹,在一个无有思想禁锢,个人行为不无端约束的环境里,人们观剧兴致之高,让笔者似回到父辈那个年代的上海滩,看戏就是看戏,你戏演得好我就看,不好就不看。这邮轮上无有什么指导思想,也无有什么远大目标,更无有什么品目繁多穿制服的看管,随意可吃,随意可玩,而真料想不到,在这个自在休闲的场所,习惯了往昔旅游老匆匆赶景点的百十号中国大陆人,刚上船白天很不适应邮轮的优者悠哉,到晚间本习惯于电视前一坐,邮轮上每房每户电视也不断,倒也有不少人随大流去看戏的。看戏竟仍是人们娱乐的主流要素,无有制约的明证更真实,特显戏在人类心目中的地位!

由此,笔者深得启发,也由此引发笔者对戏曲的危机感,消亡论,京剧向何处去,诸如此类的问题去探寻更深层次的源由,以解除自己精神上的困惑,时近本民族农历春节,也供有兴于此题材诸君共同探讨一番。

常闻言:戏曲要适应时代,其实没有什么适应不适应,时代不时代,老佛爷时代的戏,民国时代的戏,尔今不照常在演。多少“戏疯子”且永远听勿厌,适应得“勿能弹”!

常闻言:戏曲要改革,其实没有什么改革不改革,世间万物都在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东西,自然会变的东西,不改也会改,不革也会革,人为之改,权势之革,其结果人遭祸,戏遭灾!

常闻言:戏曲要适应年青人的需要,还真不知怎么个适应法?人家压根儿不看戏您又咋办?除非口号者是想掌管年青人的一切,似文革运动群众让大家跟着喊:“人民公社好!人民公社好!!人民公社就是好!就是好!!”这般。有部分年青人,对其有利者都需要,老妈子需要,掷在床底下脏裤衩、袜子得有人洗;老爷子需要,走个门路、通个关节舍老脸又谁?一切看剩余价值而定,缺乏激情的老古董,年青人真的都需要,怕不是的。

艺术的传承需要循序渐进,“传”要帮和带,“承”要引导欣赏得来,文革的短路,轰!断了电!戏曲的灾祸不可收拾,也早已无法挽回!

多少年用运动来对待艺术,直接的伤害是人,长久的伤害是艺术!人为的执着,极端于文革,流毒于后代,由此,如何来看待戏曲于当今,让笔者深憾于又一例证,恰似从深山老林挖掘来的巨型银杏树和香樟树,只为移栽,就无奈得砍去多少枝杆,剩得可怜似秃身一截,这元气大伤,多少岁月无法恢复得日月雨露之精华,亭亭似盖的原样,萎萎靡靡地倚靠在廊庙畔,还有时兴权贵们的会馆侧面,还奢谈什么创新、超越,何谈之由矣!

消极的哀叹也无济于事,去者长已矣!我们应该思考的是让人来适应戏的自然规律,还是让戏来适应人为的规矩,是让戏定格于人性的升华,还是权宜于一时之鼓吹,传统文化中,对戏曲的信心不可顿失,最是关键!

戏曲能不能时兴起来,往昔的兴旺发达能不能再回过气来,这要看命运的按排,应乎于天时,合乎于地理,适乎于人情,顺乎于自然,乃戏曲与一切艺术的生存之道也。在这一点上多少岁月违背了这一自然规律,更有甚者,写京剧史的黄金时代,只限于上世纪下叶十七年,这已不是写史,属广告词矣!这样的京剧“史记”,无法让人产生出正确的理念。

具体说来,在戏曲应顺自然的进程中,譬如京剧,程式化莫急于变,表演的方法则可以变;内容可以变,理念莫急于变。

什么理念?弘扬人性的“真善美”也,这不指宗教,亦无关功法,更无律于人为制服的约束规范,“真”,不有句“经典话”吗?“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云云……,”“善”,善良、诚信者也,“美”,弘扬人性的美好,心灵的纯洁无瑕。历来“真善美”的弘扬环环相扣,是极有道理的。

什么“内容可以变”?表达的内容可以变,有传统的经典,有新潮的张扬,有激发的真诚火花,小煤窑救出了苦难的阶级兄弟,警察舍身救人且和颜悦色,官吏清廉兼洁且清风两袖,围绕人性的真善美,应该是真实的,善良的,美丽的,尔今常称谓和谐者也,

什么是“表演的方法可以变”?戏曲跟上时代,运用时代科技作为载体,三维立体的天幕,电视屏幕的替代,高科技的变幻,恰似皮影于当年,变舞台艺术为新科技手段,其本身就是一种表演方法上的成功。

什么是“程式化莫急于变”?戏曲有它的特定表演形式,它用某些特定的形式,将戏的理念用程式化的形式表演出来,这些楷模和规矩是如此繁杂,创建和积累花了不少岁月,才形成了戏曲那特定的模式,谁使用它可以成功创建新戏;谁轻视它,创新就走上了岐路。新编的不成功,跌就跌在这一路上也!

戏曲上升为艺术的颠峰,成为本民族固有的特色和骄傲,化费了前人无穷的精力,它有极高的境界和魅力,但它变以自然,不变以人为,似书法之屋漏痕;似写意国画的渲染淡出;似树根类物的出于天然;似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似霍去病墓的雕像,将神、人,乃至马的精神雕凿出来,似形非形,似真非真,皆是上乘的天籁杰作!

这在戏曲京剧行内,梅兰芳做到了,接下来马连良、周信芳、谭富英、裘盛戎……诸辈亦是最优秀者,又谁能挑剔袁世海的鲁智深,上朔郝寿臣的李七长亭的李七,侯喜瑞的马踏青苗的曹操,李少春野猪林的林冲,精气神的灌注,是真似、善注、美哉,方有众口一词??天才!

毋将艺术当成流水线的产品,艺术、戏曲是有生命的,鲁智深的脸谱是活的,周信芳的宋士杰是让人难以磨灭的,书法的一竖怎么与直尺的一划类比,前者是自然的,后者是人为的,艺术不同于生活的真实,也不同于宗教的祈祷,它不只出境入化,而是精气神兼备,至所以称谓为伟大的艺术!

“初闻犬窥声”老唱片的公司广告,有一条犬对着大喇叭的,这形象的广告画片真好,恰似小儿听唱机,似犬窥这声音从何而来?老了,“老至识分明”,对于戏曲的兴旺衰败,其中多少因缘应该看得明白,否则,年纪活到狗身上去哉!

很可惜,我们过去了的岁月,有相当的时间是对戏曲的摧残,我们没有似对待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一般,深研我们民族传统戏曲艺术造型的艺术魅力。我们常能看到论述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篇章,似『继承了希腊古典主义庄重、典雅、均衡、稳定和富有理想化、理性化的表现规范;但它又进一步突破了希腊古典艺术在人本特质上的局限,为使后来的艺术更进一步走向现实,走向客观,走向更深层,更内在,更微妙的表现树立了楷模。』可很难看到对民族戏曲艺术,譬如京剧脸谱,各种艺术手段更深层次的见解,更何谈从意境上去探求艺术的真谛,本民族戏曲艺术的经历和现实确实是很可悲的!

由此,我们对戏曲的认识应该提升一个档次,从心灵上去探索,戏曲舞台,它是一面镜子,它照出了世情万物,它照出了人心的善恶,台上在演,台下在照,看台上照一照别人,看台下照一照自已,从而是产生共鸣,或者怨恨,因心而异,因人而别。过去有钱者包?里看,车夫、叫卖池子边看,看同一出戏,有不同的见解,这无碍于高低得失,也绝不可能产生出什么共同的思想。这戏至所以都想看,这戏曲至所以永远会存在,笔者觉得,戏曲是人们心灵上所求归宿的一种需要,需要共鸣,需要借鉴。所以说应乎天时,合乎地理,适乎人情,顺乎自然,乃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戏曲与一切艺术的生存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