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科普

历史科普

《续三通》作品简介

续三通,《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三书的简称。

书籍简介

《续通典》,清嵇璜、刘墉等奉敕撰,纪昀等校订,成书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十通之一。全书150卷,体例仿通典,惟兵、刑分设2门,共9门,门下子目稍有改变。全书详细记载唐肃宗至德元年至明崇祯十七年的典章政制,兴亡得失,尤以明史料最详。

《续通志》,,清嵇璜、刘墉等奉敕撰,纪昀等校订,成书于乾隆五十年(1785年),十通之一。全书640卷,体例仿通志,惟缺世家及年谱。书中纪传自唐初至元末止,二十略自五代至明末止,补充了通志诸略于唐事的缺漏。

《续文献通考》,清张廷玉等奉敕撰,后嵇璜、刘墉等奉敕撰,纪昀等校订,成书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十通之一。本书根据明代王圻的《续文献通考》改编,共250卷、26考,体例仿《文献通考》,详载宋宁宗嘉定末年到明崇祯末年的典章制度。清朝康熙年间朱奇龄亦撰有《续文献通考补》,共四十八卷,补充王圻的《续文献通考》之不足。

十通

十通,是《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献通考》、《清续文献通考》这十部政书的总称。

唐代杜佑撰《通典》一书,专就历代典章制度,分门别类地,系统、全面而又概括地编撰成我国最早的一部专史巨著,开创了史书的新体例。出版之后,一直为历代学者视为不朽的名著。此后宋郑樵撰为《通志》,元马端临撰《文献通考》,连同《通典》合称“三通”。

清乾隆时加入官修的《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以及《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献通考》合称“九通”。1935年再加上《清续文献通考》,总称为“十通”。其中以马端临的文献通考最有价值。

《十通》包括:

(1)通典系列:《通典》(唐)杜佑编,共200卷,所记典制上起上古,下至唐代中期(肃宗代宗)。《续通典》(清)乾隆32年官修,记载唐肃宗至明末的典制。《清朝通典》(清)乾隆32年官修,记载清初至乾隆中期的典制。三书并称“三通典”。

(2)通志系列:《通志》(宋)郑樵编,200卷,记载上起上古下至隋唐的典制。二十略是全书的精华。《续通志》(清)乾隆32年官修,记载唐初至明末的典制。《清朝通志》,记载清初至乾隆末年的典制。三书并称“三通志”。

(3)通考系列:《文献通考》(元)马端临编,348卷,记载上古至南宋宁宗嘉定末年典制。《续文献通考》(清)乾隆32年官修,记载南宋宁宗嘉定年间至明神宗万历初年典制。《清朝文献通考》,记载清初至乾隆50年的典制。《清朝续文献通考》,刘锦藻编,记载乾隆51年至宣统三年的典制。合称“四通考”

「十通」系统完整地记录了中国历代典章制度沿革发展。「十通」再加上汇编某一朝代各项经济、政治、社会制度的会要,如《唐会要》、《宋会要》等,统称为「典志」。

三通之续修,始於《续文献通考》,其立意甚佳。但从形式上来看,《续三通》、《清三通》皆是乾隆时敕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