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科普

历史科普

清福陵的隆恩殿简介

沈阳福陵隆恩殿,是沈阳福陵的主题建筑,是举行祭祀的中心场所,是满族及中国东北少数民族的建筑特色之一。

景点介绍

沈阳福陵隆恩殿,又称“享殿”,是举行祭祀的中心场所,殿内无天花,梁柱上直接彩画,是满族及中国东北少数民族的建筑特色之一。

方城是福陵的主体建筑。方城中心的正殿隆恩殿,是供奉神牌和祭祀的地方。隆恩殿,建在五尺高的大须弥座上,为单檐歇山式建筑,周围边廊。殿前有焚帛亭,大殿以雕刻精美的花岗岩台阶为底座,黄琉璃瓦顶,画栋雕梁,金匾红墙,前有隆恩门,后有明楼,两侧有东西配殿,均为歇山式建筑,带回廊,前后隔扇门,殿内梁架全部“和玺”式彩绘。

隆恩殿三间四门八窗,明三间以隔扇门为装饰。殿内有大暖阁,大暖阁内供小暖阁,供有陵牌。

外部装饰

在长方形方城的北部正中,巍然屹立着一座高大建筑,这就是被称作“大殿凌云”的福陵隆恩殿。如果说方城是太祖陵园的核心建筑区,那么隆恩殿就是这核心中的核心。

隆恩殿作为福陵最重要的核心建筑物,坐落在高大宽敞的汉白玉台基之上,台基高五尺,周长为三十六丈七尺七寸八分,使之成为福陵平地上最大最高的单檐歇山式建筑。台基前部为月台,周围环以雕刻精美的石栏杆,台基的须弥座上也布满了雕饰,加上丹陛石上充满灵气的蟠龙祥凤纹饰,整个石雕风格被专家们称为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隆恩殿四门八窗,周围出十二根廊柱,外檐彩画为最高等级的和玺彩画,殿内彩画不设天花,而是在裸露的梁檩上面施以彩画,称之为“彻上明造”,与盛京皇宫的正殿崇政殿的彩画做法相同,属关外早期的建筑特点。

殿顶满铺黄色琉璃瓦,檐角飞翘,檐下有蓝底金字的“隆恩殿”匾额一块,其书写方式十分有趣即以满文居中而蒙汉各列左右,突出地强调了满文的重要性。因为满文竖书的顺序是从左至右,而汉文竖书是从右到左,两者合璧一点也不用为顺序的排列发愁,如盛京皇宫建筑上的匾额,而且清初所建之福陵石牌坊上的三种文字的排列顺序是满文在左。蒙文在右,汉字居中。此时福陵隆恩殿的匾额却将满文居中不算,还特意将汉文安排在左侧,其强调满文重要地位的用意昭然若揭,而且大明楼内的太祖谥号碑上的文字排列顺序也是如此,这大概是清人关后强调“国语骑射”而在建筑上的一种反映吧。

内部陈设

隆恩殿的外部装饰无言地告知着它地位的崇高,其内部陈设也同样说明了这一点。步人殿内,但见正中有大暖阁一座,所谓暖阁就是由木隔扇、隔断板、天花板等在殿堂内建起的一座小房子,上设黄云龙缎罩顶,阁门两扇对开,门环为赤金制成,阁内设宝床,陈有被、褥、枕等用品,均是帝王专用的明黄色云龙缎。

小暖阁内供奉着太祖及孝慈高皇后的神牌,暖阁挂有帷幔,旁边有悬挂衣服的架子。大暖阁前陈有龙凤宝座两座,前有供案,平时罩有黄云缎桌衣。供案两侧还有配案,配案后各有福金椅一把,配椅两对,两侧设朝灯六座。另外,供案前还有几张黑漆圆形几案,上面陈列有珐琅五供一套,为乾隆四十三年(1778)制造。所有这些用品都是供太祖及孝慈高皇后神灵驾临时使用的,设有专人布陈,专人清理,不能有半点闪失。

用途

隆恩殿还是举行大小祭祀的中心场所,取名“隆恩”,说的就是祖宗功德深厚,所以这是福陵的核心殿堂,大祭、小祭、特祭以及皇帝亲临祭陵等所有祭典都要在这里举行。平时,隆恩殿由章京五员,甲兵十五名守卫。举行祭祀典礼时,神牌被恭清至宝座,整牛整羊、羹饭脯醢、饼饵果品……满布供案,金银铜瓷制成的祭器夺目耀眼,上茶上香、献酒献帛、磕头行礼……一派庄严,隆恩殿行使着它特有的职能。

建筑特色

在方城四面封闭而狭长的环境下,仰望隆恩殿,其凌云翘起的飞檐和微微内凹的屋面都表现出沉稳厚重的特性,人们的精神在这种物质的重量下会觉得备感压抑,而压抑之感正是崇拜的起始点。如果说福陵方城给人以高山仰止的威仪,那么方城内的隆恩殿则更显肃穆与凝重,既强调尊卑等级、皇权神圣,同时又蕴育着平静宁和,以孝治天下的丰富内涵,十分符合其在福陵特有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