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津阁的历史与文化
文津阁,位于承德避暑山庄平原区的西部,建成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1954年重建。它不仅是清代的重要藏书之所,也是一处很有特色的小园林。
营造法式仿照明代建筑的浙江“天一阁”。外观为两层,实际是三层,阁中辟一暗层,这样阳光不能直射到藏书库。室内油漆彩画也很考究,深绿色的柱子,蓝色封套卷册,白色的书端,都以冷色为主,给人以宁静的气氛。
历史沿革
文津阁位于千尺雪景区之北。建于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是内廷四阁中第一座建成之阁。乾隆帝对在此建阁贮书极为得意,认为“山庄居塞外,伊古荒略之地,而今则闾阎日富,礼乐日兴,益兹文津之阁,贮以四库之书,地灵境胜,较之司马迁所云名山之藏,岂啻霄壤之分也哉?”加之每年帝王诸臣、各族首领和外国使节都云集山庄,将皇家藏书楼建在此地,更可以标榜天朝的文治武功。
文津阁内原藏《古今图书集成》万卷、《御制诗》四集,1785年《四库全书》也曾收藏于此。辛亥革命后,《四库全书》运往北京图书馆,《古今图书集成》早年已被军阀盗卖净尽。
辑四库全书,分为三类:一刊刻,一抄录,祗存书目。其刊刻者,以便于行世,用武英殿聚珍版刷印,但边幅颇小。爰依永乐大典之例,概行抄录正本,备天禄之储,都为四部,一以贮盛京兴王之地,一以贮御园之文源阁,一以贮避暑山庄。则此文津阁之所以作也。盖渊即源也,有源必有流,支派于是乎分焉。欲从支派寻流,以溯其源,必先在乎知其津,弗知津则蹑迷途而失正路,断港之讥有弗矣!故析木之次丽乎天,龙门之名标乎地,是知津为要也。而刘勰所云:道象之妙,非言不津,言津之妙,非学不传者,实亦先得我心之所同。然夫,山庄居塞外,伊古荒略之地,而今则闾阎日富,礼乐日兴。益兹问津之阁,贮以四库之书,地灵境胜,较之司马迁所云名山之藏岂啻霄之分也哉。
地理位置
文津阁位于热河行宫(今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平原区的西部,建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是仿浙江宁波天一阁建造的。它不仅是清代的重要藏书之所,也是一处很有特色的小园林。
这里曾藏《四库全书》,以及经、史、子、集分类,共收书3503种,79337卷,363万册,是一份极有价值的文化遗产。弘历(乾隆皇帝)在《文津阁记》中写道:“欲从支脉寻流,以溯其源,必先在乎知其津。”此句即含有“文津”之意。
文化传承
乾隆年间,为了庋藏《四库全书》,在全国修建了7座皇家藏书楼,其中北京故宫内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阁、沈阳故宫的文溯阁和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又称北方四阁或内廷四库。
乾隆为文津阁题诗中写道:“渊源如欲问,应自此寻津。”这两句诗最后的两个字分别是“问”与“津”,也同“文津”谐音。在诗注中又说:“山庄建阁,以文津名之,御园之文源,大内之文溯,皆由此津逮也。”大意为:追寻文化的源流,继承文化遗产,繁荣和发展现代文化,先要找到它的济渡处。文津即是在文化长河上由此岸达彼岸的济渡处。
- 上一篇:普宁寺的历史与住持
- 下一篇:四川皮影戏的传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