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科普

历史科普

《文姬归汉图》的介绍

《文姬归汉图》又名《仿陈居文姬归汉图》,是明代仇英创作的人物画文姬归汉事件,为私人买家收藏。

仇英擅人物画,尤工仕女,重视对历史题材的刻画和描绘,吸收南宋马和之及元人技法,笔力刚健,特擅临摹,粉图黄纸,落笔乱真。至于发翠豪金,综丹缕素,精丽绝逸,无愧古人,尤善于用粗细不同的笔法表现不同的对象,或圆转流畅,或顿挫劲利,既长设色,又善白描。

人物造型准确,概括力强,形象秀美,线条流畅,有别于时流的板刻习气,直趋宋人室,对后来的尤求、禹之鼎以及清宫仕女画都有很大影响,成为时代仕女美的典范。后人评其工笔仕女,刻画细腻,神采飞动,精丽艳逸,为明代画坛之杰出者。

画面内容

《文姬归汉图》画汉代蔡文姬被掳至匈奴十二年,曹操念其父无后,以金璧相赎归汉的故事。仇英表现了复杂的场景,以白描法描绘连绵崇山,线条飞扬,极有韵致地画出风沙弥漫的漠北大地,人马行进其间。画面的气势开合起伏,高低错落,动感很强,可细看的地方很多,人物的衣着、动态、表情都很传神,用笔谨细不拘,敷色艳丽柔和,为仇英小中见大的精品之作。

文姬归汉

蔡文姬是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蔡邕之女。她自小通音律,饱读诗书,在历史、书法方面颇有造诣。但作为女人,她是不幸的。在东汉末年战乱的年代,她一生三嫁,命运凄惨。蔡文姬早年随父亲在洛阳度过。丈夫和父亲相继离世后,她又被匈奴人掳去,纳为王妃。居南匈奴12年,生有两子。

建安十三年(208),父亲生前的好友曹操得知其在匈奴,便派周近为使者,用重金把蔡文姬赎回,这年她35岁。在曹操的安排下,她又嫁给了屯田都尉董祀。蔡文姬回到洛阳后,回首往事,将自己曲折辛酸的人生经历融于文学作品中,创作出惊世之作《悲愤诗》和《胡茄十八拍》,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历代画家们绘制的《文姬归汉图》,讲的就是汉朝使者到匈奴接蔡文姬回家的故事。因时代不同,性情不同,才能各异,画家们笔下的文姬归汉图,也是各有其面貌,各有其不凡之处。

拍卖

2009年春季拍卖,仇英《文姬归汉长卷》:1.12亿美元。此件作品为旅美珍藏家王己千先生旧藏,为当今民间所藏仇英作品中难堪一见巨制。经由强烈竞价,终被香港一位实力强劲的藏家收入囊中。

陈居文姬归汉

陈居中南宋画家。生卒年不详,活跃于12世纪。嘉泰时任画院待诏。擅人物、蕃马、走兽等,作品多描绘西北少数民族生活情态及鞍马,多表现社会混乱、民族矛盾给人们带来的离别痛楚。笔墨精致,色彩艳丽,形象准确,神情生动逼真。其山羊走兽等亦富有情趣。有《文姬归汉图》《四羊图》等传世。

《文姬归汉》于故宫收藏,并没有作者的签名或者印记,旧传是是南宋宁宗时代的宫廷画家陈居中所画。此一题材在南宋初年,相当地流行。原因是北宋灭亡时,徽宗、钦宗两位皇帝和一干后妃们,均遭金人所挟持。情况和文姬当年的际遇,颇为类似。描绘文姬归汉的故事,正好符合了南宋臣民祈盼皇帝归来的心情。

2018年10月4日—11月14日,台北故宫推出“国宝再现——书画菁华特展”,展出26件精品文物,《文姬归汉图》在该次展览中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