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科普

历史科普

老绘画陈列馆简介

老绘画陈列馆(德文:Alte Pinakothek,又名古代绘画陈列馆)位于德国慕尼黑艺术区(德文:Kunstareal),是世界六大美术馆之一,收藏了逾1800名画家的数千幅作品,其中以文艺复兴美术最为突出。

馆舍风格

建造史

巴伐利亚王国的路德维希一世出于大众教育的理念,觉得有义务让公众接触王室藏画,因此责令建筑师利奥·冯·克伦泽在慕尼黑北郊设计一座美术馆,为分散在不同的宫殿里而远离大众的艺术珍品提供一个集中展览的场所。陈列馆于1826年4月7日(画家拉斐尔·桑西诞生纪念日)奠基,1836年秋建成,10月16日正式开放。

1943年3月9日,4月25日,7月12和16日以及1944年12月17日展馆遭受轰炸,建筑中部损毁严重。1952年至1957年间由汉斯·多尔加斯特(Hans Döllgast)主持修复。

他并没有还原旧貌,而是根据废墟调整平面:把东厢的主入口移至南侧,增设楼梯和敞廊并重新组织交通流线,使得修复后的建筑在立面上依然保留破坏的痕迹。公众对这一作法仍有争议,文物保护专家则将其视为典范。

建筑特色

老绘画陈列馆建成时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建筑。不同于19世纪初流行的宫殿式博物馆,它平面组织清晰,外部形式表明内部功能,顶部天窗和增设北侧漫反射采光的设计使它在理念和技术上领先,影响了罗马和卡塞尔的同类美术馆以及圣彼得堡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新馆,后者也由利奥·冯·克伦泽设计。

室内

展馆共两层,主要展区位于二层。展览依据地区和年代分类,画作按照大小和重要性分别陈设于以罗马和阿拉伯数字标记的展厅和展室。2008至2009年依靠私人赞助为内墙添置了里昂丝绸织就的红绿两色软包墙面,使得展厅恢复19世纪博物馆内部面貌。

馆藏作品

藏画中留有历代君主个人爱好烙印,因而在某些方面表现突出,另一些方面则有明显缺憾。展览从中精选约700幅。

官方主页列出代表作15幅,按照创作时间排序如下:哥伦布教堂三联祭坛画:三王来朝(罗吉尔·凡·德尔·维登,约1455),丢勒皮装自画像(阿尔布雷希特·丢勒,1500),卡尼吉亚尼圣家族(拉斐尔·桑西,1505或1506),亚历山大之战(阿尔布雷希特·阿尔特多费尔,1529),火神捉奸(丁托莱托,1555),懒鬼乐园(老彼得·勃鲁盖尔,1566),港口和基督革尼撒勒训诫(老扬·勃鲁盖尔,1598)。

流亡埃及(亚当·埃尔斯海默,1609),强劫留西帕斯的女儿(鲁本斯,约1618),弥达斯和酒神(尼古拉斯·普桑,1624),伦勃朗自画像(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1629),圣母升天(贵铎·雷尼,1642),吃葡萄和甜瓜的乞儿(牟利罗,约1650),替狗挑虱子的少年(吉拉德·特鲍赫,约1655),蓬帕杜尔夫人(弗朗索瓦·布歇,1756)。

重要展品按地区分类包括:

14至17世纪德国绘画

老绘画陈列馆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德国文艺复兴绘画收藏,其中阿尔布雷希特·丢勒的收藏是首屈一指的,涵盖了他各个画种的代表作;阿尔布雷希特·阿尔特多费尔的亚历山大之战也是他全部历史画中最杰出的一幅;老卢卡斯·克拉纳赫的画作则偏向天主教题材,新教题材较少;老汉斯·霍尔拜因的大幅油画也十分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