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三灵包含哪些文化特征
绕三灵是白族人民在长期农耕生活和稻作习俗中形成的以娱神、娱人为内容,以歌舞、崇祀活动为载体,含有历史、宗教、民俗、艺术、商贸等诸多文化内容的传统民间文化活动。
绕三灵”也记写为“绕山林”、“绕桑林”、“逛山林”等等,白语称为“观上览”(或记写为“拐上纳”),其原始意义可能是指进古代的三处公房。所谓“三灵”,是指湃海西岸三个神灵象征,它们是白族特有的“本主”崇拜中的几位重要“本主”和传入大理地区的佛教诸神,供奉它们的庙字分别称为“佛都”(大理崇圣寺)、“神都(大理庆洞本主庙)和“仙都”(河涘江洱河神桐)。
从多角度来透视,绕三灵中具有以下诸多的民族文化特征:
农耕文化
从考古和古代文献记载来看,早在三千多年前,剑川海门口遗址的居民就已掌握种植稻的技术。到唐南诏时期,该时期的农业生产已较发达。据《南诏德化碑》载:“完(遏)塞流潦,高原为稻黍之田;疏决陂池,下隰树园林之业。”说明大理白族地区农业耕作文化历史之久远。在考察和研究白族绕三灵萌发的原始属性方面,此种文化现象突出地有着对雨水、阳光、土地的诸农耕生殖力量的祈求与崇拜。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人们认识到春夏两季雨水、阳光对水稻生产的密切关系,以为虔诚地敬神,通过娱神形式,就能给农耕生产带来便利,因而绕三灵中的各种活动具有典型、浓厚的农耕文化特征。
本主崇拜
本主,为“本境福主”或“本境土主”的简称。绕三灵是白族本主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节日。首先,绕三灵所涉及的主要活动场所大都是大理白族所供奉的主要本主庙;其次,人们节日里迎奉、祭祀的主要本主神有金姑细奴罗、段宗榜、段赤诚等。所以,每届夏历四月二十五日,各村本主来朝神都,名日“绕三灵”。节日里,村村寨寨的男女老幼都成群结队去绕三灵,并且各村供奉的本主神也都去神都绕三灵,人与神共娱,人的世界与神的世界在特殊的节日里融合,村民们以“血食祭祀”众本主神,狂歌漫舞,祈本主赐与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宗教文化色彩较为浓厚。
古代“社”的子遗
“社”是中国古代的祭祀单位,早在春秋时期就极盛行。在现今的绕三灵活动中,“社”的痕迹仍然是明显的,这就是人们歌舞中普遍使用的“社树”,一般用品是两三米高的活柳枝或竹枝柘枝,上悬葫芦、红布等饰物。一支树枝就代表着一个或几个自然村落,同时又代表着村庄的本主神,社树要由巫觋或年长的男女两人扶持,以导引绕三灵的人们一路歌舞奔向绕三灵的场所,“凡七十一村,村各奉其本主(即用树枝代表各村本主),各为一队,自成行列,及至小朝,将树枝供于神前”。这里所说的树枝,就是中国历史上曾盛行但早已消失了的“神树”在大理保留下来的古文化子遗。
- 上一篇:关于火把节的民族传说
- 下一篇:不周山具体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