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科普

历史科普

藏式建筑是什么样的

藏式建筑体现了藏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丰富经验。藏式建筑,从形式上可分为寺院建筑和民用建筑两大类。

历史

随着佛教的传播,寺院建筑得到迅速发展,并成为德格古建筑的主体。寺院建筑保持了古碉式建筑中结构合理、造型美、风格突出的特点》还糅合了其它类型的建筑形式,加之社会的人力、财力都耗费在寺院建筑上,所以寺院建筑集中地体现了藏族建筑艺术所取得的历史成就。

僧用建筑

在地形选择上,寺院多选择环境较好,地势险要之处依山而建。建筑连绵起伏,层楼叠阁,很有巍峨耸峙、栋字庄严的气势。

寺院大殿的修筑先按其高度确定收分系数,再计算墙脚的宽度,确定基础埋置的深度和基槽宽度,基脚用石块砌成。墙身用土质粘结坚硬的有机质泥灰土和黄土夯筑。一般采用墙柱混合承重结构,当墙体筑到一层高时,就可以按照大殿的面积,根据一定的距离立柱头。柱头多为圆形,讲究的柱和梁加工成方形,大梁横向铺设,外纵墙及柱头承受大梁传下的荷量。模条纵向铺设,外横墙承受檩子传下的荷载,檩条上密铺小木条,将模条间空隙铺满,再密铺一层小树枝,最后用泥土夯平。底层楼面盖好后,继续筑上层墙体。房顶做法与楼面大致相同,只是泥土选择更严格,要求细且粘以防漏雨。寺院大殿的边玛墙,用一种叫娘热的灌木枝条捆成手臂粗细的小把,上下用木钉固定。一端染成黑色,整齐设于房顶做成女儿墙,象征天与地之间中界,边玛檐墙上口做出圆形白点一圈,象征天上的日月星辰。立体工程完工以后,才安装大门,寺院大殿的四周墙体一般不设窗户。

民用建筑

德格牧区普遍用牛毛帐篷作为住房,牧民用牛毛纺线,织成粗氆氇,厚约二三毫米,缝成长方形的帐篷,帐内以木杆支撑,帐外周围用20余根牛毛绳张拉,

帐篷四周用少许草饼或粪饼垒成墙垣,以避劲风入帐。帐篷一方设门,门上悬有护幕。帐顶上顺脊处开一长方形天窗,作入光排烟之用。一天窗之外有护幕一块,白天翻开,夜间遮盖,这种帐篷经暴雨不漏,大雪不塌裂。拆卸卷叠后,一两头牦牛便可运走。

牧民帐篷的内部布置,一般进门左边是"阴帐",属妇女们的住地,酥油、奶酪等在此制作,个别大帐篷在"阴帐"内附设有小保管室。右边是"阳帐",常是男人们的住地,接待来客也在此,宰羊、灌血肠之类在此进行。大帐篷在"阳帐"内附有一个小神龛,供信教的牧民点灯供佛用。

相关案例

德格的藏式建筑独具特色。在平面布局、立面造型、力学构造原理、材料选用等方面都与汉式建筑风格迥异,藏式建筑体现了藏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丰富经验。德格县的藏式建筑,从形式上可分为寺院建筑和民用建筑两大类。

德格佛塔的特点是基座占塔高的三分之一,保证了上层建筑的坚固稳定,而且具有巍峨高大的艺术效果,塔的顶部是塔刹,建塔时往往着意修饰塔刹。一般由须弥座或仰连座衬托刹身,刹杆上套贯数目不等的相轮,上置华盖、仰月、宝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