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阙佛龛之碑背后的秘密
龙门由大禹治水中所开凿,鱼跃龙门的传说亦发生于此。其石窟则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盛于唐,终于清末。历经10多个朝代陆续营造长达1400余年,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的石窟。建造时采用了大量彩绘,今多已褪色。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现存洞窟像龛2345个,造像11万余尊,与莫高窟、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后加麦积山石窟称四大石窟。
龙门石窟造像多为皇家贵族所建,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皇家石窟。武则天根据自己的容貌仪态雕刻的卢舍那大佛,以及在洛阳皇宫紫微城建天堂的消息传入日本后,圣武天皇发愿“朕亦奉造”,在奈良建立东大寺。另有孝文帝为冯太后凿古阳洞、兰陵王孙于万佛洞造像、李泰为长孙皇后造宾阳南洞、韦贵妃凿敬善寺、高力士为唐玄宗造无量寿佛等。
伊阙佛龛之碑位于龙门石窟宾阳中洞和宾阳南洞之间的崖壁上,是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李泰为亡母长孙皇后追福造像的发愿文。碑刻由岑文本撰文,大书法家褚遂良书写,是初唐书法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石窟寺中最大的摩崖碑刻。
到底这伊阙佛龛之碑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根据对碑文的研究,碑中记载的为宾阳南洞正壁的五身大像,初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仔细阅读发现文中对文德皇后的美德和李泰的孝心大加颂扬。
李泰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四子,被封为魏王,聪慧过人,且“少善属文”,与许多文人学士过从甚密,年轻时就主编过一部长达550卷的有关地理方面的著作《括地志》,得到唐太宗的宠爱,每次受到赏赐的规格都比太子李承乾高出一节,正如《新唐书》所说“恩遇极于崇重,爵位逾于宠章”。按道理来讲,李泰受到如此优厚待遇应该满足,然而欲壑难平,他开始觊觎最高统治地位的“皇嗣”。
贞观十年(公元636年),长孙皇后因病去世,李世民骤然失去相伴多年的内助,一下子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魏王李泰瞅准了这个机会,请求出巨资为母亲在龙门山开窟造像。
为了加快工程进度,他从北魏皇室开凿未完工的宾阳南洞入手,在原来已初具规模的基础上雕刻出主佛、弟子和胁侍菩萨像,再配合以浮雕和线刻,并在完工之后,请当代著名的大书法家褚遂良书丹,镌刻了洋洋洒洒1800多字的造像题记,使用大量篇幅去歌颂长孙皇后的“懿德”,以博取“纯孝”的美名来争得李世民欢心。
据史书记载,李泰阴谋夺取太子李承乾的宝座,借此造像,“潜有夺嫡之意”的政治用心。但李泰的皇帝梦最终还是破灭了,在一场兵不血刃的激烈角逐中,他与李承乾两败俱伤,最终被贬官远离都城之外,不久郁郁而终,年仅3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