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为什么宫殿的屋顶上都有这个“保护神”
今天宫殿君想先跟大家玩一个“看图找相同点”的游戏,请各位仔细观察下面几幅图片找一找他们的相同点:
这三张图片取自于三个不同的宫殿,大家有没有发现他们有什么样的“相同点”呢?
细心的小伙伴可能已经看出来了,它们的“相同点”就在屋顶上,而且是在屋顶的最高处(如下图):
是不是三座宫殿的屋脊上都有这个不知名的“小神兽”呢?
如果你参观过很多宫殿的话,就会发现,咱们中国很多宫殿的屋顶上都有这个神兽。可别小看它,它可是有“大来头”的哦!接下来,宫殿君就给大家好好涨涨知识,科普科普这个“神兽”到底有什么样的秘密!
这个神兽,长得凶狠但又透着点萌萌哒,它有很多名字,而且在不同的朝代,它还会变幻不同的样子。
据史料记载,此物名叫螭吻,同时它还有很多名字如鸱尾、鸱吻、蚩吻、龙吻等。在最早的时候,据说在汉朝时,它就出现了,当年汉武帝建建章宫时,有人上书说大海中有一种鱼,尾巴翘起就像鸥鸟一般,而且能喷浪降雨,可避火灾,驱除鬼魅,因此汉武帝就将此物放置在宫殿的屋脊上,起到防火驱邪的作用,因其尾巴向上,被称为蚩尾。
而以后各朝继续沿袭这种传统,也在宫殿的屋脊上放置这个神兽,只是名称和形状稍有变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将其名称改为“鸱尾”,而且让它的尾巴向里卷曲。唐朝时,“鸱尾”改名为“鸱吻”,据说是受到了佛教里“摩羯鱼”(即鲸鱼)形象的影响,摩竭鱼在佛经中是水神的坐骑,能灭火,装饰在屋脊两头可以灭火消灾。宋朝时,根据宋徽宗的《瑞鹤图》中显示,这个神兽的形象有了“龙”的样子,不仅它的头上长了角,身上布满龙鳞纹饰,而且背上还出现了“抢铁”。
明清时期,鸱吻正式和“龙”攀上了关系,不仅其长相和龙差不多,而且被说成是龙生九子之一,据明朝李东阳的《怀麓堂集》记载:“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蚩吻:平生好吞,今殿脊兽头是其遗像。”同时,这个时候,鸱吻的背上多了一把剑,相传这把宝剑是“神功妙济真君”许逊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可以辟邪,妖魔鬼怪们看到这把宝剑就会逃跑;二是因为这鸱吻兽特别贪玩,为了防止它擅离职守,不好好保护宫殿,就在其背部插一把刀,把它困在屋顶上,好好工作。
那么这个鸱吻兽有什么作用呢?为什么古人们这么钟情于将它安置在屋顶上呢?
第一,象征意义。古代的宫殿大多是木头造的,碰不得一点儿火星,而鸱吻兽在古籍里是能降雨的瑞兽,和水有关,同时在明清时,“龙生九子”的传说里,它是龙的三儿子,喜欢登高望远,吞火吐雨,因此,古人们将它放置在殿顶上,希望它能防火赈灾,驱邪避祸。
第二,防止雨水侵蚀屋脊。据古建专家研究,此鸱吻兽放置在宫殿的屋顶是有实际功能的:
鸱吻所在的位置正好处于屋顶上正脊的两条戗脊(或垂脊)的交点处,古时建宫殿,殿顶的正脊和檐角是两坡的交汇点,雨水特别容易从此交汇点的缝隙渗入,因此吻兽在此起到严密封固瓦垄,使脊垄既稳固又不渗水的作用。
第三,起到“避雷针”的作用。现在的房屋建筑都安装了“避雷针”,而古代的宫殿因为是木制结构,一遇雷电就起火,因此,工匠们也想了一个办法来“避雷”,其实就是安装这个“鸱吻兽”。怎么“避”呢?
咱们现在避雷主要是在房屋顶端安一个“避雷针”,引导雷电向避雷针放电,再通过接地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使被保护物体免遭雷击。而古人将“鸱吻兽”安装在殿顶,也基本遵循这个原理:一到下雨打雷时,“鸱吻兽” 身上必然积攒雨水,水是导电的,这些雨水就会将雷电引入地下,起到“避雷”的作用。但是,请各位小伙伴记住了,这种“避雷”的作用只有下中雨以上时才能显示出来,一般下小雨就没这作用了。
(故宫太和殿“鸱吻”)
据《明史五行志 雷震》里记载:“正吻被雷击而没有引起火灾的有六起”。
可见,这小小鸱吻兽真是每个宫殿都离不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