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每天面对生死的恐惧,三国时期的人是怎么克服的?

对现代人来说,心理压力就像空气一样无时无刻不在挤压自己的生活,现代人越来越重视心理压力问题。在古代战争环境下,每天都承受着生与死的考验,战争、死亡、疾病、困厄、权变以所流离失所、家破人亡,这些人生的不幸自然会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三国时代的那些英雄人物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又是通过什么办法为自己减压呢?

刘备的办法是搞编织,没事时就弄些东西编着玩,他家是织席、编鞋子出身的,他有这门手艺。刘备做手工用的竹篾、草绳等一般原料,根据史料记载他喜欢用的编织物是漂亮的羽毛和牦牛尾巴等稀罕的材料,想必编出来的东西也很不一般,刘备正好可以拿这个送手下人,谁要收到领导给的这样的礼物,一定激动得要命。刘备喜欢编东西为的是享受那个过程,这种时候他可以静下心来思考问题,也算是一种减压的方式吧。

刘备的性格有的点偏内向,因为史书上明确记载他“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但他又“喜狗马、音乐、美衣服”, 又“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应该属于双重性格的人。他一生坎坎坷坷,经历过许多次大起大落,但他克制力很强,不像曹操那么脾气大、喜欢杀人,而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被认为是三国时代最有“英雄之器”的人之一。

曹操的性格特点里有自信的一面,也有自卑的一面;有外向的一面,也有内向的一面。曹操是个典型的“性格之王”。他的爱好广泛,登高赋诗、骑马射箭都很在行,书法、音乐、围棋样样精通,曹操的个人生活很多彩,他的精神世界也很丰富,这从他的诗文中也可以看得出来。

诸葛亮给人的印象特别谨严,其实他也有很生活化的一面。他年轻时躬耕隆亩之时经常“好为梁父吟”,也就是喜欢唱歌,当然不是流行歌曲,而是像梁父吟这样的励志之歌。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诸葛亮是个弹琴的高手,诸如空城计弹琴退敌、琴斗周瑜等故事流传颇广,但是在正史中倒没有直接的记载。成都武侯祠大殿神龛后墙嵌有一通石碑,碑文是《琴吟自叙》,作者诸葛亮,落款是“大汉建安五年”,如果是真的话,那诸葛亮不仅是一般的音乐爱好者,而是有相当的造诣。

正史中明确记载弹琴水平很高的是孙策和周瑜,尤其是周瑜,不仅会弹琴,简直特别精通。史书记载周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说明周瑜身上的音乐细胞是天生的,他从小就精通晓音乐,即使喝多了,只要旁边曲子弹错也都逃不过他的耳朵,而且他有个习惯,每次听到别人弹错必然要回头看一下演奏者,有人根据他的这个习惯编出了“曲有误,周郎顾”的歌谣。

把业余爱好弄到跟曹操一样,写诗成了大诗人,写字成了大书法家,下棋能跟国手不分高低,或者像周瑜这样,弹琴能弹出专家级水平,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不过,从这些侧面可以看出,即使在战乱不断、每天都被生死存亡所考验的年代里,大多数人都很热爱生活,无论是普通人还是英雄领袖,人生都有丰富多彩的一面,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克服内心的压力,战胜一个个困难。

我们常说“工作为了生活”,这倒没错,不去努力地工作也得不到幸福的生活,没有奉献无法索取。但如果说“工作只是为了生活”,那就不对了,那样工作起来就会很累,工作的目的性太狭窄,工作的成就感就会降低。

可工作视为生活的人,肯定干不好工作,把生活而视为工作的人,未必能把工作做得太好。其实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不能用工作替代生活,也不是因为生活而轻怠了工作。

工作起来就要敬业、勤奋、努力,生活起来也要丰富多彩、快快乐乐,没有轻松的生活,没有业余爱好、朋友交流,内心的压力感和焦虑感就得不到释放,容易造成心理疫病。这个道理虽然不高深,但在生活中却随处可以找到反面的人和事,他们在不经意间把工作当成了生命的全部,放弃了个性、爱好和自我空间,所以很孤独、很焦虑,虽然拼命地工作,仍然把什么都干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