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康熙心中执政的阴影?
清高宗康熙皇帝,是满清入关以后的第六位皇帝,在位60年,实际统治长达63年,康熙在位期间,清朝发展达到了顶峰,社会经济文化建设有了长足进步,康熙关心百姓,注重农业建设,多次下诏减免农民赋税,清朝国库充盈,武备昌盛,平定新疆叛乱, 扩大了清朝的统治区域。而有一人却始终是他的心头的阴影,那这个人是谁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朱三太子和朱三太子案的故事。
不过晚年时,乾隆生活奢靡,放任官员贪污,导致各地都有起义爆发,闭关锁国的政策严重阻碍了国家发展,渐渐拉开了与西方列强的差距,使得封建统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纵观康熙一生,8岁登基,15岁亲政,年纪轻轻就扳倒鳌拜,随后亲征噶尔丹、平定三藩,将清朝国力推上了顶峰。
康熙能力出众,甚至被人称作“千古一帝”,比肩秦皇汉武,国外史学家评价:“这位伟大的帝王,成就了封建王朝最后一个顶峰,他集智慧与豁达与一身。”不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康熙也是如此。
无论康熙有多么胸怀宽广,心里却一直有一个不容触犯的地方,这块“心病”成了康熙执政生涯中的梦魇,每当有人提起的时候,康熙总会陷入恐慌,浑身难受,这个神秘的人物究竟是谁?为什么会成了一代帝王的阴影?
朱三太子案是指假冒明朝皇族后裔而谋反的事件,扯起故国旗号,拥立朱明后裔,起兵对抗朝廷,是不少野心家在王朝鼎革之际所常用的一种手段。康熙年间发生的伪“朱三太子案”,就是一个极为突出的典型。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只记述了杨起隆假冒“朱三太子”谋反,而康熙年间历史上真实的“朱三太子”案件却有十起之多。杨起隆起事,是康熙年间以“朱三太子”为号召影响较大的一次。杨起隆,虽为无业游民,但为人果敢,有谋略。康熙十二年(1673)十二月,吴三桂在云南发动叛乱,杨起隆借机在京城率众举事,谋反失败后,杨起隆逃脱。1680年在陕西凤翔被捕杀害。康熙四十七年所获的“朱三太子”实为崇祯皇帝的四皇子朱慈炤。
明朝灭亡以后,崇祯皇帝自缢身亡,随后皇族后人四散而逃,有的打着南明旗号,继续与明朝分庭抗礼,有的则流落民间,为躲避灾祸隐姓埋名,民间传说,崇祯一生共有7个儿子,除了早夭的4个儿子以外,明朝灭亡前夕,崇祯将3个儿子秘密送出城去,他们后来被统称为“朱三太子”。
“朱三太子”这个传说如同幽灵一般,一直笼罩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头上,清军入关以后,曾大力搜捕明朝皇族子弟,当然明面上做作了文章,甚至表示只要找到朱家后人,就会将统治权让出去,不过背地里都清楚,只要一天没找到人,清朝统治者就一刻不得安宁。
朱三太子这个身份太过特殊,满清作为“异族”,本来就有许多人不服从统治,作为汉人正统的“朱三太子”有着颠覆整个大清的能量,只要大手一挥,这个身份足以招来众人拥护。
据传“朱三太子”真名为朱慈焕,清军入关以后,各地都在打仗,朱慈焕与几个兄弟走散,后来被一个大顺军队将领收养,朱慈焕随之去了河南隐居,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就这样安安稳稳的度过了两年时光,虽然清贫却不用担心性命安危,不过好景不长,很快平淡的生活就被打破了。
清朝统治者内心焦虑,秘密查找朱家后人,将领得到风声以后,为了保命丢下朱慈焕逃走了,朱慈焕没有办法,为了生存只能流浪乞讨,说来也算幸运,乞讨过程中,朱慈焕竟找到了明朝王姓旧臣家中,知道朱慈焕的真实身份以后,王氏决定收养他,并为其改名王世元,从此生活在王家。
本以为这次可以安度余生,结果几年以后王家发生重大变故,妻离子散,朱慈焕自然不能继续生存下去了,只能再次踏上流浪生活,这一年朱慈焕仅有18岁,还是一个孩子。
为了能吃上一口饭,朱慈焕跑到庙里当了和尚,在他眼中只要能活命,苟且偷生也无所谓,庙里自然不养闲人,朱慈焕整日挨家乞讨,在浙江又遇到了一个姓胡的先生,胡先生虽然不知道朱慈焕的真实身份,却能看出他身上的非凡气质,朱慈焕曾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尤其擅长绘画,胡先生劝他不要在庙里虚度光阴,既然有才学在身,总能找到一个好出路。
胡先生给朱慈焕找了一个私塾先生的工作,还把女儿嫁给了他,漂泊十余载的朱慈焕终于找到了家的感觉,他从未感受过权力的诱惑,也没有那么多的野心和追求,光复大明的更没有想过,他更想自己是一个普通人,可以安安稳稳的生活,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要求,因为他的身份却成了一种奢望。
别有用心的人那个朝代都有,许多反动势力纷纷打着“朱三太子”的名号兴风作乱,在在清朝统治者眼中,“朱三太子”就是一个定时炸弹,时不时就会有人出来闹一下,一旦有了苗头,就很难平息下去了。
顺治十三年,一个名叫朱周衹的书生,以“朱三太子”为名,召集了一大批人在苏州起义,随后迅速被镇压,没多久又冒出了一个商人,也称自己是“朱三太子”,这些人总是妖言惑众,说造反成功后,会给底下人加官进爵,轻易就能聚集一群游手好闲之徒。
当然无一例外都被清政府平息,造反的事情经常发生,最著名的一次则是福建永春县蔡寅召集了数万人,到处惹是生非,康熙十分震怒,下旨严格查办,总之各种起义都离不开“朱三太子”的名号,对康熙来说,这四个字已经成了一根扎在心脏里的刺,只要听到一点风声,康熙就会寝食难安,最终下死命令,有多少抓多少,直到找出真人,结果自己冒出来的都是冒牌货。
康熙整日都在想真正的朱三太子究竟在哪,此时的朱慈焕早已娶亲生子,有了孩子以后,朱慈焕更加提心吊胆,生怕自己的身份会被人识破,为了躲避灾祸,朱慈焕再次更换姓名,带着老婆儿子逃亡湖州。
清朝入关以后,逼迫汉人剃发易服,改变原有风俗,毕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几千年分封建思想笼罩在百姓心头,文字狱的兴起更加激起了百姓的愤怒之情,这种情况下朱三太子则成了人们的精神领袖,只要朱三太子一日在世,就会不断有人以此为名进行反抗。
康熙47年,辗转多地,年过古稀的朱慈焕在山东被清军逮捕,审问中官员问道:“大清对你不薄,你为何要一直抵抗呢?”头发花白的朱慈焕颤巍巍的说道:“我已经没有多长时间能活了,三藩作乱的时候我都没有出现,又怎么会在此时造反呢?”于情于理朱慈焕都没有造反的能力了,因此官员并没有为难他,如实上报给朝廷。
终于找到了折磨自己多年的朱慈焕,康熙虽然也知道朱慈焕已经没有了威胁,却依旧以“谋反”罪名杀尽一家妻儿老小,至此以后,崇祯后代全部灭绝,虽说如此,“朱三太子”的名号却没有消失,1722年,台湾“反清复明”运动还是用的这个名号,纵观康熙执政60多年,一直没有离开这个阴影。
从康熙到雍正,朱三太子的影响始终挥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