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他和刘伯温同是明代开国谋臣,他却逃过朱元璋的暗害,活到70多岁

谈到明朝的谋士,那最著名的非刘伯温莫属了,他跟三国时代的诸葛亮齐名,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之说,可是你知道么,和他同一时期的还有一人,他虽然名声不显但是他却逃过朱元璋的暗害,活到70多岁。这个人就是朱升,那我们先来了解下他。

个人生平

朱升(1299-1370年),字允升,安徽休宁(今休宁县陈霞乡回溪村)人,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文学家,明代开国谋臣,官至翰林学士。元末(1367年)被乡举荐为池州学正。弃官避隐石门,学者称枫林先生。后因向朱元璋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被采纳而闻名。

生平经历

元朝末年,跟朱元璋一起崛起的反抗朝廷势力很多,包括张士诚陈友谅等,朱元璋之所以能活下来,不被朝廷打压,主要是采用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方针,朝廷见朱元璋并不称王,也就对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终让他扫平天下,而这一套战略方针跟刘伯温无关,而是朱升提出来的。

1358年,朱元璋攻打婺源时,听说当地有个隐士,名叫朱升,于是朱元璋屈尊亲自拜见,最终用诚心打动朱升,有点刘备三顾茅庐的意思,相比于刘伯温的话,朱升的出场更加高级,当年朱元璋就用一道诏书,把刘伯温请来了,而朱元璋请朱升却是亲自登门拜访,两人差距显而易见,至少在朱元璋眼里,朱升是超过刘伯温的。

后来朱元璋统一天下,其猜忌刻薄的性格也显露出来,许多功臣都难逃毒手,这是朱升早就看出,于是他率先提出归隐,洪武二年朱升以年迈为由告老还乡,得到批准后他带着家人来到沂淮地区,并在这边隐姓埋名,又经过多次周转,搞得朝廷都失去他的消息,彻底摆脱了朱元璋的控制。

反观刘伯温的做法,就远不如朱升高明,朱升的眼光很长远,早已看到功臣都难逃一死,所以率先走了,而刘伯温也看出这一点,也打算抽身而退,但无奈之下,朱元璋也不是吃素的,哪能让你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呢,可刘伯温坚持离开,最终还是被批准,然而朱元璋却并没有打算放过他。

刘伯温告老还乡后,事事小心,然而还是难逃一死,洪武八年,朱元璋听说刘伯温患上了感冒,于是派胡惟庸给他送了药方,结果刘伯温吃完后,就死掉了,后世史学家推测,这是朱元璋故意要杀刘伯温的,刘伯温的死是朱元璋所期待的。

朱升逃过朱元璋的暗害后,反而过得潇洒自在,安享晚年一直活到70多岁,寿终正寝。

历史评价

朱元璋曾有七言两句御联:“国朝谋略无双士,翰林文章第一家。”

朱元璋称朱升“为人老实,是耆哲之英杰”。

毛泽东赞其为“九字国策定江山”。

从最终的结局来看,我们不得不说朱升本人比刘伯温更有远见,对此你怎么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