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宰相李善长为什么不能善终?
人们都知道,朱元璋能够打下江山,离不开两个人,一个是淮西大儒李善长,一个是浙江名仕刘伯温。李善长是朱元璋的淮西老乡;帮助朱元璋夺取天下的重要智囊和后勤补给官;明朝开国第一文臣,第一任宰相;明太祖朱元璋的儿女亲家。既然是这样的重臣为何早已退休年过古稀,为何仍遭诛灭三族?
李善长少时爱读书有智谋,后投靠朱元璋,跟随征战,出生入死,功劳颇多。朱元璋在外征战的时候,李善长为他留守后方,输送粮草,功勋卓著。明朝建立后,李善长兼太子少师,授银青荣禄大夫,上柱国,录军国重事。在明朝初年各项礼仪制度不完备的情况下,李善长带领一帮儒生制定了明朝的官制和礼仪,同时监修《元史》,编修《祖训录》、《大明集礼》等,除了军事方面的,其他事无巨细,朱元璋都交由李善长负责,让他与儒臣谋议而行。洪武三年,李善长封韩国公,在六公爵中位列第一,爵位子孙世袭,予铁卷,免二死,子免一死。
有免死金牌的李善长,为何却遭受满门抄斩
当时李善长想扩建自己的府第,于是就向信国公汤和借300兵卒。汤和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当李善长向他借兵的时候,他一面如数给他士兵让他盖房子。一面又像朱元璋奏报了此事。而朱元璋就开始猜忌李善长是不是要屯兵谋反,所以在这件事情上,朱元璋对李善长极其的不满。
李善长居功自傲,自从丞相掌握大权以后,志得意满,骄横跋扈。他经常擅作主张,只要是他看着顺眼的和他有裙带关系的,就任用提拔。只要是违逆过他的人,轻则斥责羞辱,重则贬官至外地或者永不录用,就连当时的刘伯温都被他逼得不得不辞职回家养老。
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因谋反被诛杀,朱元璋借此案大肆诛杀,而当时的胡惟庸就是李善长推荐的,李善长险些被牵连。然而躲得过一时躲不过一世,十年后李善长还是没逃过厄运,因为胡惟庸蓝玉案被杀,连同他的妻女弟侄七十余人全部处死,只有一个娶了公主的儿子李琪免死,但也被判流放。
开国丞相最后还是死在了“胡惟庸案”,看似有着何其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当时的李善长却没有真正参与到。李善长虽然位极人臣,对于高人一等,权力上的掌控有着极强的欲望,但他早在洪武四年就主动以身体不好为由申请退休了。那时刻,李善长只有58岁,本是政坛比赛的黄金年纪,而且,所谓身体不好如此显然是藉词,那是因为可能李善长早就看出朱元璋的为人,伴君如伴虎,长久的呆在官场上,又有着这么高的位置,肯定会给自己惹来麻烦。然而,李善长固然精明,但他不知道,对他而言,这一场灭顶之灾,却注定不是他主观上想躲就躲得以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