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清朝大约有多少个“正一品”的官职?它有什么待遇

我们都知道古时候想要有出息,就是埋头苦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才能换来金榜题名。在古时候当官是一件美差,那么今天我们就以清朝为例,告诉大家在清朝,“正一品官”待遇有多好,又全国有多少个呢?

“正一品”官职,在清朝的时候,属于级别最高的官阶。清朝官阶分为九品十八级,每个官阶中有正、从两个级别。越往上的官阶,官职数量越少。

到了正一品的时候,掰着手指头算,全国也就六个。不过,这六个官职,除了少数几个有实权的官职外。大部分都是荣誉称号居多。或者死后追赠,或者职权有限。

第一类便是属于荣誉称号的正一品官职。这类官职叫:太师、太保、太傅。从地位上来说,这三个职位都位三公。最早的时候,太师是辅佐君王治理国家,总管王家事务的大臣。

太保监护国君,太傅是皇帝的老师。在三个实权在几千年前设立之初,属于非常有实权的官职。但是经过历朝历代的削弱,三公实权逐渐被其他官职替代,成为一种荣誉称号。

不过,在清朝初期的时候,还是有一些比较厉害的大臣,可以得到实权的三公职位。顺治皇帝时期,曾留下四位辅政大臣,帮助年幼的康熙皇帝,治理天下。

当时辅政大臣中的钮祜禄·遏必隆就曾加封太师。地位非常高。但是,康熙亲政,擒拿鳌拜后,遏必隆的太师官职就被撤销了。三公职位至此以后,就基本成为一个虚衔,而且,都是死后追赠大臣时才会使用的官职。

第二类:大学士。清朝的时候,大学士有“三殿三阁”的说法,按照皇宫的布局,分为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大学士中,又有满、汉大臣的区别。在顺治、康熙时期,大学士中,满族大学士的地位是绝对高于汉族大学士的。

但到了雍正时期,情况出现改变。虽然当时领头大学士仍是满族大臣,但其余大学士的排名,按照资历深浅,而不再区分满汉出身。不过,大学士虽然拥有实权,但随着清朝设立军机处后,不再拥有那么多的实权。但在地位上依然很高。毕竟内阁是名义上最高的行政机构。

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清朝会授予总督大学士的官职。这是为了总督在处理特殊任务时,拥有更好的权限。左宗棠在担任陕甘总督时,就曾授予大学士的职权。方便他调兵遣将,处理战事。

第三类:领侍卫内大臣。这是属于武将官职,掌管宫廷侍卫。作为禁军最核心部分,侍卫是皇帝身边最后一道屏障。这样的一个位置,除了要求能力足够,更要有很好的出身。

领侍卫内大臣的要求更为严苛。它的人选出身,必须是从八旗中镶黄、正黄、正白三旗中挑选。这是八旗中的上三旗,归皇帝直接管辖。担任过这一官职的大臣,后来基本都是朝廷重臣。如鳌拜、索额图纳兰明珠等人。

第四类:掌卫事大臣。这个官职,主要负责皇帝、皇后、太后等人车驾礼仪。古代重视礼仪,皇家宫廷更是如此。即便是帝王,也必须遵循相关的礼节。当然,掌卫事大臣在负责礼仪的同时,也要负责保卫皇帝的安全工作。虽然负责的事情不多,却极为重要。

最开始的时候,这类官职都是从从领侍卫内大臣中挑选的。所以,挑选的标准,自然跟从领侍卫内大臣是一样。直到光绪年间,才扩大招选范围。但也只是满族、蒙古族的王公大臣中挑选。

第五类:伊犁将军。这是乾隆时期设立的官职,总管地方军政,属于拥有实权的正一品官员。

那他们有什么好待遇呢?

首先我们说说京官:京官的工作乐意分为以下两种:正俸、恩俸。正俸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俸禄以及俸米。根据《户部则例》记载,正一品可以领到180两的工资。但是这个工资在当时不算很高,加上各种应酬根本不够花,所以后来又加了恩俸,就是把正俸再发一遍。

除此之外,京官还能收到地方官的“孝敬”——”炭敬(冬季进献)“、”冰敬(夏季进献)“和“年敬”。这是职场“潜规则”,虽然摆不上台面,却是人人皆知的规矩,也是京官的主要收入来源。

地方官的收入就没那么多了,他们只有正俸的收入,里面还没包括俸米。但是朝廷也害怕地方官没钱做了坏事,于是就有了“养廉银”。这可比正俸高多了,看看列表就能知道从一品都有15000两,足够养活很多人了。

以上这些是最基本的收入,除此之外,所有的满清官员都可以有一笔“公费款”。不同级别的官员钱数不同,但是正一品每个月可以拿到5两银子。

说完了工资和“公费款”,我们再来说说房子的问题。所有的官员都有住房分配,当然这也和他们的级别有关,就比如正一品可以享有“20间”房子的大房子规格待遇。也就是说正一品在北京是可以分到大的四合院的。

而退休后,清朝正一品也有较好的待遇,不仅能继续享受工作时的地位待遇,也能拿到之前的工资,还能够推举一个儿子(没后代的话,养子也可以)到国子监读书,后面成为官员。

好啦,这就是满清正一品官员的待遇了,是不是觉得这简直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作了?管吃管喝还管后代?但是别忘了,福利越大责任越重,伴君如伴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