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李世民已经册封李承乾为太子,为什么李承乾还要选择谋反?

李承乾,字高明,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唐太宗李世民长子,唐太宗即位,立为太子,时年八岁,聪明可爱。 但是年长后,由于有腿疾,稍微不良于行,对父亲阳奉阴违、对师长劝勉不耐,甚至曾派遣杀手刺杀自己的老师。同母弟弟李泰素有夺长之念,兄弟交恶。贞观十六年(642年),李承乾却因为忌惮同样深得父亲宠爱且怀有谋嫡之心的胞弟李泰,在试图暗杀失败后,遂与汉王李元昌、城阳公主的驸马都尉杜荷、侯君集等人勾结,打算先下手为强起兵逼宫,结果事情败露。

李承乾从被立为太子那天起,李世民就给他配备了超强超豪华的教师队伍。这个教师队伍包括陆德明、孔颖达这样的儒学大师,还包括了房玄龄、魏征这样的朝中重臣。不仅如此,李承乾的家庭也是很优秀的,父亲李世民,历史上公认的开疆拓土、勤政爱民的千古一帝。母亲长孙皇后,也是历史上有名的贤惠皇后之一,不仅仅能在后宫起到榜样模范作用,对李世民的帮助也是非常大,总能在李世民懈怠的时候劝慰他,而李世民对她也非常尊敬。可以说,李承乾的成长环境是非常好的。

事实上,李承乾在小的时候也是比较优秀的。李承乾14岁的时候,有一次,李世民让他写一篇治国的策略。他写了三页纸,李世民认为很有价值,还得意地给侍臣们炫耀,说他的文章“深得经邦之要也。”李承乾16岁的时候,李世民就让他参与处理国政,参与研究军国大事。而且李世民认为他干得很好,评价他“颇识大体”“颇能听断”。当李世民出去巡游的时候,都是让李承乾监国。

不过,随着李承乾的母亲长孙皇后去世,慢慢地,一切都变了。李承乾为什么会变?史料上说,主要有这几个原因。

一是李承乾的老师们对他太过严厉。比如他盖一个房子,他的老师、宰相于志宁就上书批评他;他和宦官玩儿,于志宁又批评他是秦二世。另一个老师孔颖达批评得更严厉。连李承乾的乳母都看不下去了,说李承乾都长大了,劝孔颖达不要那样批评,孔颖达却大义凛然说:“死无所恨!”就是说,就算让我死,我也要这样做。李承乾的老师们这样做,大概是从李世民那里获得的经验。因为李世民是一个度量比较大,善于纳谏的人。就算大臣们对他说话再严厉,他也能承受。所以他们也用这种办法对待李承乾。没想到人与人不同,适得其反。

二是李承乾爱好男宠。李承乾喜欢上一个“美姿容,善歌舞”的乐工,并把他叫做“称心”。李世民知道后,勃然大怒,把这男宠杀掉。李承乾非常伤心,悄悄给他修墓,数次凭吊流泪。李承乾爱好男宠,虽说性取向有问题,却也是因为母亲去世后,老师和父亲太过严厉,他缺爱的原因。缺爱而造成逆反,所以才会这样。

三是李承乾的亲弟弟李泰和李承乾争宠。这是造成李承乾变化的最根本原因。李世民不仅深爱李承乾,也深爱李泰。其实,作为一个当父亲的人来说,这原本无可厚非。但是,在李承乾的眼里,情况就不一样,他把李世民对他的严厉,对李泰的嘉奖,看着是李世民想废黜他太子之位,重新传位给李泰的表现。同时,李泰也野心勃勃想上位,不断谗害李承乾。

李承乾的种种做法,让李世民伤透了心,但毕竟是自己的儿子,爱了那么多年,一时倒也没有废黜的想法,李世民虽没有这种想法,奈何李承乾不这么想,此时他的弟弟李泰因为编写《括地志》一书,而大受嘉奖,李泰的势力也是逐渐大了起来,开始威胁到了太子的地位。李承乾看到这种情况,再看看他的父皇李世民,不可遏制的就想到了玄武门政变,这场政变中,不就是弟弟杀了哥哥,取代了嫡长子的地位,然后登基为帝的吗,李承乾不可避免的对号入座了,这种想法一旦冒出来,就在也无法压制下去,为了自己的地位,李承乾决定先发制人,发动了兵变,当然这次以失败告终。

李世民曾当面问李承乾为何谋逆,此时的李承乾心中充满了怨恨,说道这样一段话,若不是你当年起兵杀了兄长,让这些庶子看到可以夺嫡的希望,今天,我的弟弟们就不会有什么非分之想,而我也不会被他们逼到这一步。听了这话,李世民虽然真的是心痛至极,然而终究是自己的爱子,他还是想办法保全了李承乾一命,废为庶人,流放到了黔州,其他的造反的都被处死。虽然李承乾没有被处死,但是没几年就郁郁而终了,享年24岁。李承乾也是中国历史上极少见的谋反失败而没有被处死的废太子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