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杨家将真的有这么厉害吗?其实他们早就已经成为废人不能再打仗了

宋朝时一个家族都是勇猛之辈,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自己的家族也是名垂千古这个家族就是赫赫有名的杨家将。

这个家族的人,各个都是将相,为国家贡献了很多,奉献了很多。当然,战争难免会有人死去,杨家将里面的杨家人,尽管也很悲伤,但是他们报国的决心却一直不减,不仅不减,还十分鼓励家族里面的人都去战场上报效国家。他们的女人们,因为丈夫常年在外面打仗,都不在身边,日子过得十分寂寞。不过,她们还是以自己的丈夫为荣,以为国家牺牲为荣。正是这样的精神,让他们受到了很多的关注,也让杨家人手中的杨家将,名垂千古。

公元979年,宋太宗亲征北汉,北汉灭亡。北汉将领杨业也随北汉降宋。杨业本名叫杨崇贵,他年少时很受刘崇的看重,刘崇以其为养孙,改名为刘继业。刘继业先担任保卫指挥使,以骁勇着称,以功陞迁到建雄军节度使。由于刘继业战功卓着,所向无敌,国人号称无敌。然而刘继业在北汉30多年的战绩却湮没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宋史》和《辽史》均缺乏这方面的记载,《宋史》中提到宋军几次与刘继业的交锋,全是以刘继业的失败而告终。

在《续资治通鉴》中,仅仅提到刘继业在太原城头苦战防守,甚至北汉主刘继元投降以后,还在坚持战斗,直到宋太宗派刘继元亲自招降,刘继业才大哭解甲归降。同时期的《九国志》曾经记载过刘继业的功绩,但是遗憾的是其中关于这段历史的记载没有流传到今天。《辽史》中有辽将耶律斜轸责问杨业说:汝与我国角胜三十馀年,今日何面目相见。可见刘继业在北汉时期主要的对手是辽国。

虽然北汉一直臣事辽国,但是处于强势的辽国经常侵掠北汉的边境,刘继业为北汉守边,估计经常与来犯的辽军交锋,虽然规模不大,但三十馀年未处下风,这样的经历让刘继业积累了边防的丰富经验。

宋太宗素知刘继业威名,授予他左领军大将军、郑州防御使。刘继业归宋以后,复本姓杨,单名业。后来,杨业因功升云州观察使。以后辽国望见杨业的旌旗,就不战而走。守边的主将忌杨业威名,屡次向宋太宗上书,诽谤杨业。宋太宗封其奏交给杨业,以表示对杨业的信任。雍熙三年,宋太宗派出三路大军征讨辽国,其中潘美为西路军主将,杨业为副将。起初各路进展顺利,杨业一路夺取了辽国的寰、朔、云、应四州,但主力军中路曹彬失利。宋太宗命令各路人马班师,后又命潘美等率领大军将收复四州的民众迁移到内地。此时,辽萧太后又领兵十万夺回寰州。杨业爱民,认为当务之急在于护送四州人民迁移。现辽已大兵压境,应避免与之正面冲突。监军王诜不懂军事,反而斥责杨业贪生怕死。

最后杨业力争不果,只能冒险出击,他和潘美做了约定,在陈家谷口埋伏人马,万一兵败也好救援。杨业出兵后不敢轻战,久未回还。潘美与王诜以为辽军败退,欲抢功劳,竟率军离开谷口,来会杨业。此时杨业已败退,潘美见势不妙,弃陈家谷口逃走。杨业且战且退,至谷口已傍晚。本以为伏兵四起,定杀辽军个措手不及,不料竟空无一人。杨业无奈,只得率众守住谷口死战。此时,杨业之子杨延玉也已战死。部下也仅剩百馀人。杨业知必死,叫部下散了,自己死守。杨业素与士卒同甘苦,无人愿退缩。最后全部壮烈殉国,无一生还。杨业身受重伤,仍杀敌数十,最后因马受伤被俘。杨业宁死不屈,后绝食而死。而非戏剧小说中的撞死在李陵碑前。

历史上的杨家将,虽然也辉煌过,也和敌对分子激烈地交战过,但是很快就没落了。这个没落,不是说他们的名声不好了,只是因为他们家族再无能拿得出手的军事上的人才了。他们家族的没落,也最终让他们灰溜溜地从原来的府邸搬出去,无颜面再在京城居住,集体迁回老家。

他们的没落,和很多方面是分不开的。到了第四代的时候,他们没有一个能领兵的人才了。即便是第三代有一个能够领兵的,和前人相比,也是差了很多。他们的没落有很多原因,首先,就是因为当时的朝代。当时,宋朝的政治上有很多的弊端,而且皇帝重视文,而轻视武。这就有了轻视杨家将,打压他们的意思。因为宋太祖就是通过兵变,才最终确立了自己的统治的。所以他对于军事十分敏感,他一方面十分忌惮这些武将,害怕他们的权利过大,手下的兵力过强,会影响到自己的统治,一方面又只能依靠他们来镇压内部和外部的不停征战。

到了宋徽宗的时候,杨家将早就只是一个空壳了,他们也就是有原来的名声罢了,实际上他们的实力,早就已经不行了。

不只是杨家将的兵力不行了,整个宋朝的兵力都很弱。对阵金人的时候,皇帝派出了一百多万的军队,但是依旧打不过金人的二十万部队。这一方面是由于他们的战斗力太弱,一方面也是因为,皇帝手底下的很多兵,只是凑数的,都不是正经的军人。很多地方官员为了自己的私利,用很多农夫来充数,为的就是能够贪更多的军银。

而对这样的情况,皇帝毫不知情,他甚至以为,有了杨家将,自己就有了打赢战争的终极武器,不论谁过来打仗,他都能够安枕无忧。他甚至还请了道士前来做法事,拉力为自己的国家祈福,结果自然是没有什么用。最后,杨家将衰落了,整个朝代,也日渐走向了衰败。